庄河品茶工作室体验分享,庄河茶室品茗感受记述
那家工作室藏在老街上,青砖墙缝里都透着茶香。推开门,穿棉麻褂子的店主正在烫杯子,热气晕开在午后的光里。“来了啊?”他头也不抬,像是招呼常客。这种不刻意的亲切,让刚从闹市过来的我,忽然就松了下来。
第一道喝的是庄河本地的野山茶。茶叶在玻璃杯里舒展开,能看清每片叶子怎么从卷曲到丰盈。“我们这儿的土质特别。”店主用木夹子翻动茶叶,“茶树长在坡上,海风天天吹着,茶汤比别处多了点说不清的鲜灵。” 我端起杯子先闻,确有股清冽的山野气,喝进口反而温润,喉头留下淡淡的甜。这和平时在办公室牛饮的茶包,完全是两码事。
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,是他边泡茶边聊的那些话。没有高深的理论,就说他怎么跑去乡下收茶,怎么看老乡炒茶。“火候差了半分,味道就死了。”他用手比划着铁锅的温度,“得像对待活物一样对待茶。” 我听着,慢慢咂摸着茶汤的变化,从第二泡的明朗到第五泡的绵长,好像也尝到了他话里那份对茶叶的敬重。
一盏茶里的光阴
后面尝了一款老白茶。茶汤是浅浅的杏黄色,味道也更醇和。店主的话变少了,屋里只剩下水沸的咕嘟声和倒水的淅沥声。这种安静不让人觉得尴尬,反而很踏实。我望着窗外老街居民慢悠悠走过的身影,忽然觉得,品茶这事儿,品的或许不光是茶叶本身,更是这么一段能把节奏放慢、让自己喘口气的时光。
这间庄河品茶工作室体验分享之所以让我惦记,不在于它有多高档,而在于它把喝茶这件事,实实在在地落回了生活里。它让我重新感觉到,茶是有体温的,是连着土地和人情的。那一下午,嘴巴里尝到的山川气息,耳朵里听到的朴素道理,都成了这次茶室品茗感受记述里,最鲜活的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