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康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阜康男性偏爱的小巷
南城的张老四最近在巷子口开了家烧酒铺,每天傍晚总能看到叁五成群的爷们儿拎着酒壶往那儿凑。青石板路上嗒嗒的脚步声,混着酒坛子碰撞的脆响,倒像是给这条窄巷子配了支特别的曲子。
要说阜康男人为什么总爱往小巷子里钻?你站在巷口往深处望就明白了——两侧土墙爬满了青苔,老槐树的枝桠斜斜地探出墙头,把日头筛成细碎的金子。这和外面大马路上轰隆隆的拖拉机、卷着尘土的东风货车完全是两个世界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王师傅的剃头摊子支在巷子拐角,用了二十多年的推子还在嗡嗡作响。“在这儿剃头舒坦,”他给围布抖落碎发时说,“老主顾往藤椅上一靠,能眯着眼聊半下午。”确实,比起临街发廊震耳的音乐,这里更像是个让时间慢下来的地方。刚下班的老李趿拉着布鞋过来,不等招呼就自然坐下,剃完头也不急着走,就着隔壁飘来的葱花味儿啃起刚买的烤馍。
再往深处走,总能遇见蹲在门槛上下象棋的。穿汗衫的老赵捏着棋子迟迟不落,对面穿工装的中年人也不催,顺手从兜里摸出烟卷点上。烟圈缓缓升起时,偶尔能听见他们念叨孩子升学、老人看病的事,话头起得随意,落得也轻,倒像是说给巷子听的。
藏在砖瓦里的日子
这些巷子大多不过两人宽,摩托车经过时得侧身让路。但正是这窄窄的通道,串起了阜康男人生活里最自在的部分。他们在巷尾修自行车时,能顺手帮邻居家孩子拧紧松动的车把;在井台边洗菜时,会自然地把多摘的豆角分给路过的熟人。
刘家媳妇常说自家男人“一到巷口步子就变慢”。确实,从主干道拐进巷子的那一刻,男人们佝着的背会不自觉挺直些,打招呼的嗓门也亮堂起来。在这片被屋檐切割出的天空下,他们不再是工地上挥汗的民工、单位里谨小慎微的职员,就只是这条巷子里的老张老王。
暮色渐浓时,各家厨房的窗户飘出炝锅的香气。几个男人还聚在巷子中间的石墩旁,聊着开春要在院里种什么菜。他们身后,斑驳的砖墙映着夕阳,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。这些被岁月磨得光滑的巷弄,就这样默默收藏着普通人的悲欢喜乐,成为阜康男人心中最踏实的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