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拉玛依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事件
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,就在上周,克拉玛依有个初中生,为了跟同学通个电话,愣是花掉了整整八百块钱。不是玩游戏充币,也不是打赏主播,就是普普通通打电话,叁小时,八百块。这价钱,都够我交两个月手机话费了!
刚听说的时候,我还琢磨着,是不是这孩子不小心开通了什么天价国际长途业务?可仔细一问,压根不是那么回事。就是咱们平时最常用的手机通话,俩号码,一个在城东,一个在城西,隔着不到二十公里,硬生生聊出了跨国话费的感觉。
电话账单背后的意外真相
后来才弄明白,这事儿还真不能全怪孩子。他家住在克拉玛依周边,信号一直不太好。孩子父母为了方便联系,给配了个智能手机,办的是那种很常见的套餐,包含的通话时长根本不够用。那天晚上,他跟同学讨论班级活动的事,聊着聊着就忘了时间。等到月末查话费,父母看着账单上那个刺眼的数字,差点没背过气去。
说实话,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配手机,都觉得反正有套餐,花不了几个钱。可他们没想过,像克拉玛依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这种情况,随时都可能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。这孩子还算老实,一五一十跟爸妈说了通话内容;要是换个机灵点的,编个理由说是老师要求线上学习,家长可能连查都不会查。
这事儿在小区里传开后,我特意问了几个邻居。张姐家上初二的儿子,上个月额外花了一百多话费,就是因为晚上跟同学连线写作业;隔壁楼李叔的孙子更夸张,用流量看教学视频,一晚上用了好几个骋。看来,学生高价通话事件真的不是个例。
现在的孩子跟我们那会儿不一样了。我们小时候,有事都是直接跑到同学家敲门。现在呢?动不动就视频通话,微信语音一聊就是个把小时。说是讨论功课,可聊着聊着就跑偏了,从作业题聊到新出的游戏,从班级活动聊到明星八卦。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溜走了,话费也跟着水涨船高。
我有个在移动营业厅工作的朋友说,每到寒暑假过后,总会有家长拿着异常的话费单来查询。最多的一例,是个高中生用手机热点连着打游戏,一个月花了将近两千。你说这些孩子,他们哪知道赚钱的不容易啊。
当然啦,也不能光批评孩子。通信运营商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?现在的套餐设计,对未成年人来说确实有点复杂。说是无限流量,结果超了速就跟蜗牛爬似的;说是免费通话,结果只限网内用户。别说孩子搞不清楚,就是大人也得研究半天才能弄明白。
说到这个克拉玛依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事儿,我倒觉得它给我们提了个醒。给孩子配手机没错,但得把规矩说清楚。比如每天可以用多久,什么情况下可以打电话,超出套餐会花多少钱。最好还能定期查看账单,让孩子自己也参与进来,知道每一分钱是怎么花出去的。
其实啊,这事儿发生后,那个初中生的爸妈虽然心疼钱,但也没太过责备孩子。他们趁着周末,特意带着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转了一圈,让他看看父母赚钱有多辛苦。据说那孩子现在懂事多了,打电话前都会先看看时间,重要的事情说完就挂。
有时候我在想,也许这次学生高价通话事件,对那个孩子来说反而是件好事。花八百块钱,买个教训,懂得量入为出的道理,这学费交得值。毕竟,成长路上的这些跟头,早晚都得摔,早摔比晚摔强。
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,通信费用确实比以前便宜多了。但我们得记住,再便宜的服务,只要不加节制,都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。特别是对正在形成消费观念的学生们来说,学会合理使用通信工具,跟学会知识一样重要。
所以啊,要是您家也有正在用手机的孩子,不妨抽空看看这个月的话费单。要是发现异常,别急着发火,好好跟孩子沟通。也许他们正在经历类似的困扰,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