库尔勒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车站旁的小街景
库尔勒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
走出库尔勒火车站,扑面而来的除了西北特有的干燥空气,还有站前广场上车流的喧嚣。出租车司机靠在车门上聊天,接站的人举着纸牌张望,行李箱的轮子在不平整的地面上发出隆隆声响。就在这片嘈杂背后,隔着一条马路,藏着几条不起眼的小巷。要是不留意,可能就直接坐上出租车离开了。
我拖着行李箱,没有直接去打车,反而鬼使神差地穿过马路,走向那片安静的角落。巷口很窄,两侧是些有些年头的矮楼,墙皮在风沙和日晒下褪了色,露出深浅不一的斑驳。刚踏进去,像是忽然按下了静音键,站前的喧闹被隔绝在外,耳边只剩下风吹过电线时细微的嗡嗡声。
往里走几步,生活气息就浓了起来。有个大爷坐在小马扎上,面前摆着几个编织袋,里面是带着泥土的库尔勒香梨。他也不用吆喝,就眯着眼晒太阳,偶尔和路过相识的邻居点点头。旁边是个修鞋铺子,老师傅正低头捣鼓一只脱胶的鞋底,机器发出有规律的哒哒声。空气中混合着烤馕的麦香、水果的清甜,还有一点老旧房屋特有的潮润味道。
这条库尔勒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像个被时光稍稍遗忘的角落。它和崭新的火车站形成了有趣的对比——一边是匆忙的抵达与出发,另一边却是缓慢而扎实的日常。巷子里的节奏很慢,慢到你可以看清阳光怎样一寸寸爬过墙头,慢到树下的影子都仿佛凝固了。
再往里走,发现这里几乎是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。杂货店、小吃店、理发屋,紧紧挨着。有家面馆门口支着大锅,热气腾腾的,老板娘正往锅里下面条。几个工人模样的人坐在矮桌旁吃着拌面,边吃边聊着今天的活计。他们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,我听得半懂不懂,但那粗犷的笑声却很有感染力。
巷子深处,几个老太太坐在门洞前的石阶上择菜。她们的手很快,边干活边拉家常,说的是谁家的儿子要结婚,哪里的菜市场便宜。有个叁四岁的小女孩在她们脚边跑来跑去,追逐一只懒洋洋的土狗。这个车站旁的小街景,真实得让人有些恍惚。
我找了个石墩坐下休息,看着这条库尔勒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。它在高大现代的火车站衬托下显得格外低矮陈旧,却有种说不出的韧劲。来来往往的旅客大概很少会注意到这里,但它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为这座城市的运转提供着细微却不可或缺的养分。
墙角有只叁花猫慢悠悠地走过,跳上窗台,开始认真地舔毛。二楼某户人家的窗户开着,晾着的衣服在微风里轻轻摆动。这些细节让这条巷子活了起来,它不是一个冰冷的地理坐标,而是很多人生活的地方。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暖黄色的灯光从窗户里透出来,洒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。那家面馆的客人换了一拨,现在多是下班归来的人。他们疲惫的脸上,在端起碗的那一刻变得松弛。食物的热气模糊了他们的面容,却让整个场景变得更加温暖。
我站起身,拉着行李箱往外走。回到车站广场时,那种熟悉的喧嚣再次包围了我。回头望去,那些小巷已经隐没在暮色里,只有零星灯火标示着它们的存在。这条不起眼的小巷,这个独特的车站旁的小街景,却比许多着名景点更让我印象深刻。它让我看到的,是一个更加真实、更加生动的库尔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