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兰浩特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周边200元的情感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3:33:54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家小旅馆的窗户总是关不严实,风从乌兰浩特九月的旷野吹来,把淡黄色窗帘吹得鼓鼓的。小薇站在窗前数着零钱,五块、十块、二十块,皱巴巴的纸币在窗台上压着。她回头对我说:“凑够两百块,咱们就能多住叁天。”

我在工地搬水泥,一天挣八十。她在纺织厂缝衬衫袖口,一件两毛钱。我们住在火车站后身的招待所,十五块钱一晚的房间,墙上霉斑像幅地图。可那会儿觉得,这地图指向的都是好地方。

二百块钱能买什么

在乌兰浩特周边,二百块钱是笔不小的数目。工友老张说够他买条烟喝顿酒,老板娘说能交半个月水电费。可对我们来说,二百块钱是爱情的全部预算——开钟点房要四十,吃顿烧烤叁十,看场电影五十,剩下八十块正好买条围巾。那会儿小薇总说,等攒够钱就去城南那家婚纱店租套衣服拍照,最便宜的那套二百块一天。

记得有回她发高烧,我背着她去诊所打针。交钱时发现差二十,护士冷着脸不开药。我跑回工地找包工头预支工钱,他斜眼看着我:“为了个女人?”我没说话,攥着那几张票子往回跑。小薇蹲在诊所门口哭,不是疼的,是怕我真去卖血——隔壁病房有人这么干过。

现在想想,乌兰浩特附近200块钱的爱情故事里,最贵的从来不是钱。是凌晨四点她偷偷塞进我饭盒的鸡蛋,是我夜班时她留在传达室的热水瓶,是吵架后依然会晾在走廊里的干净工作服。

后来我们去过很多城市,住过更贵的房子,却再也没找到那种把两百块钱摊在床上反复清点的夜晚。那时候真穷啊,穷得只剩年轻,穷得以为爱情能挡住从蒙古高原刮来的所有风沙。

去年经过老街区,看见那家招待所改成了网吧。站在门口点了支烟,忽然想起小薇嫁人前说的话:“要是那会儿多两百块,我们会不会不一样?”我没回答。其实两百块什么也改变不了,能改变的早就在风里飘走了。

这条两百块钱的情感故事线,至今还在乌兰浩特周边的某个角落延续着。可能换了主角,可能涨了价码,但总有人会在寒夜里分享同一碗拉面,把硬币一枚枚放进存钱罐,为某个看不见的未来认真活着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