汕尾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茶韵体验
你说现在的学生课堂能玩出什么新花样?在汕尾的一所中学里,茶香居然飘进了教室。这事儿刚传开时,不少家长直嘀咕:难不成要把课堂变成茶馆?
走进教室才发觉完全不是想象中那样。穿着校服的学生们围坐在木桌前,面前摆着素白瓷杯,有个男生正小心翼翼地往盖碗里注水,热气腾起的瞬间,他深吸了口气:“原来凤凰单丛有天然的山场气息。”旁边女生轻轻晃着品茗杯:“老师你看,这茶汤金灿灿的,像不像咱们校徽上的稻穗?”
当茶艺遇见课本
这门课安排在每周四下午,最让人意外的是,它不完全算兴趣班。语文老师会带着学生品着铁观音朗诵《茶经》,历史老师讲解海上丝绸之路时,桌上就摆着当年从闽南传到欧洲的工夫茶具。班主任林老师说,有次讲到化学课的辫贬值,孩子们主动要求用试纸测不同茶汤,“那堂课他们连下课铃都没听见”。
班里最坐不住的陈同学现在成了茶艺能手。他妈妈在电话里笑得合不拢嘴:“这孩子以前写作业像凳子上有钉子,现在能安静泡一下午茶,连说话都温柔了。”而学习委员小琳发现,专注沏茶让她背课文效率更高,“就像茶叶在杯中舒展,心思也跟着静下来了”。
窗外木棉花絮飘飞的午后,教室里的汕尾学生品茶上课的场景格外生动。孩子们的手指在茶席间流转,注水、出汤、分杯,动作渐渐有了章法。有个女孩把茶杯举到阳光下端详,突然冒出一句:“原来‘温润如玉’是这个感觉啊!”这话让旁听的语文老师眼睛一亮——有些体验,确实比课本上的解释更直达心底。
偶尔会有茶渣洒在茶席上,偶尔水温把控不当烫了指尖,但这些小插曲反而让课堂真实可爱。就像生活本身,不必追求完美无瑕,重要的是那份专注当下的诚意。孩子们在茶香中学会等待,学会在浮躁的日子里给自己留一方安静。
随着课程推进,变化悄然发生。原来见面就讨论手机游戏的孩子,现在会互相考较不同茶叶的冲泡要领;有个男孩特意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了套茶具,说是要教退休的爷爷用新方法泡茶。那套被摩挲得发亮的竹制茶盘,竟成了连接祖孙叁代的桥梁。
或许教育的真谛,就藏在这氤氲茶香里。不是填鸭式的灌输,而是唤醒每个生命本自具足的感知力。当孩子们通过一杯茶学会观照内心,这种滋养将会穿越漫长岁月,在他们人生的行囊里留下恒久的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