界首品茶教室工作坊,界首茶道研习课堂
界首这个小城啊,总有些让人惊喜的角落。上周路过老街时,意外发现了两个特别的地方——界首品茶教室工作坊和界首茶道研习课堂。乍看名字差不多,走进去才发现各有各的趣味。
先说说品茶教室工作坊吧。这里的气氛特别轻松,老师是个穿着棉麻衬衫的年轻人,说话带着笑意:“咱们今天不讲究那些繁文缛节,就好好品叁款茶。”他拿出玻璃壶泡茉莉花茶,花瓣在水中舒展的样子,真是治愈。接着是正山小种,那股松烟香让人想起冬天围炉的温暖。最后尝的本地白茶,入口清甜,完全颠覆了我对茶都带着苦涩的刻板印象。
从解渴到懂茶的有趣转变
最打动我的是老师分享的一个小故事。他说有位大姐最初来学茶,纯粹是因为儿子送了盒好茶,她不想浪费。结果学着学着,现在能分辨出不同水温泡出的茶汤差异,连喝水都开始注意软硬度了。“茶嘛,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。”老师边说边给大家续茶,那个随意的姿态,让人特别放松。
而拐角处的界首茶道研习课堂又是另一番光景。这里更注重茶的文化底蕴,但绝不枯燥。记得第一次参加时,老师演示如何温杯烫盏,动作行云流水。她解释说,这些步骤不是为了表演,而是让茶具达到合适温度,更好地释放茶香。我突然明白,原来每个动作背后都有它的道理。
最有趣的是练习注水环节。老师要求我们手提壶时要稳,水流要细而不断。看着简单,自己一试才知道多难——不是水洒了,就是水流太猛。旁边的大哥练得额头冒汗,嘟囔着这比钓鱼还考验耐心。老师笑着安慰:“别着急,这练的不只是泡茶,更是心境。”
在两个地方来回参加活动,我慢慢品出些门道。品茶教室工作坊像是茶的入门课,让人在轻松氛围里爱上喝茶;而茶道课堂则带人深入,体会茶文化的精神内涵。有意思的是,两家主人经常互相串门,还会合办活动,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,反倒让界首的茶文化氛围越来越浓。
现在每次路过老街,都能看到两家教室里坐着认真学茶的人。有年轻人来放松心情,有中年人来寻找宁静,还有退休的叔叔阿姨来结交朋友。茶香飘出窗外,整条街都显得格外安宁。也许这就是茶的魅力,它不只是饮品,更成了连接人与人的纽带。
前两天又去品茶教室工作坊,发现新来了位学茶的大学生。她小心翼翼地捧着茶杯,仔细分辨茶汤里的花香果香,那专注的神情让我想起最初的自己。老师悄悄对我说:“看,又有人要开启这段有趣的旅程了。”是啊,在界首这两个特别的角落,对于茶的故事,每天都在静静地发生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