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安辩辩上附近的人服务是真的吗,集安辩辩附近的人服务真假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7:30:28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在集安本地的聊天群里,总看到有人打听蚕蚕上那个“附近的人”服务到底靠不靠谱。说实话,我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功能时也犯过嘀咕——隔着屏幕谁知道那头坐着什么人呢?

功能用着挺简单,但心里老打鼓

点开蚕蚕动态页的“附近”标签,确实能刷到不少带着模糊头像的账号。有些写着“本地交友”,有些直接标了“集安同城”。有次我试探着给个自称在集安新城区的账号发了表情,对方秒回了个餐厅定位,反问我晚上要不要见面吃饭。这速度快的让人心里发毛,赶紧把手机锁屏了。

后来问过住城东的老同学,他说也遇到过主动搭讪的账号,聊两句就开始推荐投资理财产物。这种套路现在想起来都后怕,要是当初贪小便宜,说不定半年工资就打水漂了。

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在蚕蚕上找同城玩伴,但涉及到线下见面还是得留个心眼。上周还有个姑娘在论坛吐槽,说通过“附近的人”约羽毛球局,结果到场发现根本没人穿运动装。

真假难辨的尴尬处境

其实腾讯官方早说过这类功能存在风险,可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。我家楼下便利店老板有次边扫码边唠叨,说他侄子通过“附近的人”买了张二手健身卡,结果到健身房才发现卡早就过期了。

倒也不是说所有通过集安辩辩附近的人服务认识的都不靠谱。西关小学的王老师就在家长会上提过,她确实通过这个功能找到过靠谱的钢琴家教。但这种情况就像抽盲盒,十次里能碰上一回正经人就不错了。

最近气温骤降,看到“附近的人”里有人发取暖器租赁信息,差点就心动了。后来多问了几句细节,对方连实体店地址都说不清楚,这才及时刹住车。

现在每次打开这个功能,总觉得像在逛夜间集市——虽然挂着“集安本地”的招牌,但摊位后的面孔都隐在阴影里。或许下次再遇到主动搭讪的,该先问问能不能视频确认下周边环境?毕竟这年头,多个防备总不是坏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