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阳喝茶上课群,贵阳品茶学习交流圈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4:42:39 来源:原创内容

茶水里的城市温度

那天刚搬来贵阳不久,隔壁单元的王阿姨在电梯里笑眯眯问我:“小姑娘,找到组织没?”我正纳闷呢,她掏出手机给我看屏幕——“贵阳喝茶上课群”。嘿,这名字可真有意思,喝茶就喝茶呗,怎么还上课呢?

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扫码进群,才发现群里热闹得很。周二晚上七点有茶艺师在线讲解都匀毛尖的冲泡技巧,周四下午在甲秀楼边的茶室办线下品鉴会,周末还能约着去茶山逛逛。群主老周是本地老茶客,总爱说:“咱们这贵阳品茶学习交流圈啊,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,就是让爱茶的人有个说话的地儿。”

记得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,我连盖碗都端不稳。坐在对面的李姐手把手教我:“拇指中指拿碗沿,食指轻按盖钮,手腕放松——”滚烫的茶水差点洒出来,她却笑:“没事儿,我当初学的时候啊,摔碎过叁个盖碗呢。”这话让我心里顿时暖乎乎的。

慢慢地我发现,这个贵阳喝茶上课群特别有意思。上个月请来的非遗传承人陈师傅,教我们辨认陈年普洱。他让我们把茶饼凑近鼻子闻:“别急着喝,先跟它说说话。叁十年以上的老茶啊,带着木质香,就像老友重逢。”那天我们五六个人围坐在老周家的茶室,从午后喝到华灯初上。

群里最年轻的成员小赵才二十叁岁,开着一家网红奶茶店。他说来这儿“偷师”,想把传统茶文化融入现代饮品。老茶客们非但不介意,还争着给他出主意:“你试试用湄潭翠芽打底,加点儿蜂蜜柚子,保准好卖。”

说来也怪,在这个一千多人的大群里,从没见谁吵过架。有次讨论该不该洗茶,南北方的茶友各执一词,争到后来却是相约:“下回带你的正山小种,我带我的凤冈锌硒茶,咱们泡出来比比看。”

去年深秋,我们组团去雷山找野生古茶树。在山里迷了路,大家干脆席地而坐,拿出随身带的茶具。山泉煮沸时冒着白汽,混着茶香飘散在雾气里。带路的茶农老吴突然说:“你们这个贵阳品茶学习交流圈真不一样,别的品茶群都在比谁的家当贵,你们倒好,跑深山里喝野茶。”

其实想想也是,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能找个地方安心喝杯茶都不容易。上周群里办“盲品大会”,二十多种茶样去掉标签摆成一排。我居然能准确认出贵州本地的普安红,连自己都惊讶。老周拍拍我肩膀:“看吧,这半年没白来。”

现在每天早晨,我都会打开“贵阳喝茶上课群”看看今日茶讯。有时候是茶农直播采春茶,有时候是群友分享新淘的柴烧壶。这个藏在手机里的茶圈子,就像冬日里那杯始终温热的茶,让异乡人找到了归属感。

昨天群里在讨论开个“亲子茶艺班”,让小朋友也来感受茶文化。王阿姨特意蔼我:“你来当助教呗,就教怎么端盖碗。”我笑着回复:“那可说好了,摔了盖碗算教学损耗啊。”后面跟了一串群友的哈哈大笑表情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