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阳同城约初中生500元,简阳同城学生约见500元
最近在本地一些网络社群里,总看到“简阳同城约初中生500元”这样的信息在刷屏。说实话,第一次瞥见这个标题时,我心里咯噔一下——这数字和表述凑在一起,难免让人多想。
隔壁张姐上周还跟我念叨,她家上初二的闺女最近老抱着手机不撒手。问她在干嘛,孩子支支吾吾说是在讨论作业。可张姐偶然瞥见聊天窗口里闪过“简阳同城学生约见500元”的字样,血压一下子就上来了。
数字背后的两种可能
其实冷静想想,这种标价现象未必都是我们想的那种情况。现在初中生之间特别流行组团请名校学长学姐补课,刚好我们简阳几所重点高中的学生当家教,行情就是两小时五百块左右。隔壁楼栋的李老师说过,他家闺女去年中考前,就是通过这种同城约见的方式,找了四七个同学凑钱请了个理科尖子生突击辅导。
不过话说回来,确实得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。我侄子昨天还问我,说有网友私信他提到简阳同城约初中生500元,问要不要周末一起去见个面。我赶紧让他把聊天记录截屏发给我看了,结果虚惊一场——对方是学校摄影社的学长,想找几个初中的学弟当模特,拍一组校园宣传照,报酬刚好是五百。
现在想想,这个价码在简阳挺常见的。初中生帮商家发叁天传单差不多也是这个数,或者是代购网红奶茶的跑腿费攒一周也能到这个金额。关键是要教会孩子分辨,比如见面地点选在图书馆、学校门口奶茶店这类公共场所的,通常就比较靠谱。
记得我们小时候哪有什么“同城约见”这种说法,都是直接在操场边上商量事儿。现在倒好,随便什么活动都要先在网上喊一嗓子。不过这种“简阳同城学生约见500元”的模式,确实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,就看我们怎么引导了。
上周在社区家长群里,大家还讨论过要不要统一给孩子们做次安全教育。王阿姨说得在理:“与其严防死守,不如教会他们识别风险。”毕竟现在初中生都用智能手机,完全隔绝网络信息根本不现实。
我邻居家那个初叁的男孩,上学期就通过这种约见方式,找到了教吉他的大学生。现在每逢周末,几个同学凑够五百块请老师来社区活动室上课,既学到了才艺,又保证了安全。这种正面的例子,确实该多跟孩子们分享。
说到底啊,每次看到“简阳同城约初中生500元”这样的信息,我们做家长的先别急着紧张。不妨找个机会,用闲聊的方式问问孩子最近有没有看到类似的消息,听听他们是怎么理解这些事的。有时候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明白得多,他们自有判断是非的标准。
当然该提醒的必须提醒:见面要选白天,要去人多的地方,要及时跟爸妈报备。这些老生常谈的话,该唠叨时还得唠叨。毕竟在简阳这样的小城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近,但该守的安全底线一点都不能马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