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阳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小巷深处两百元的温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20:44:25 来源:原创内容

资阳巷子深处那家裁缝铺的灯光,总是亮到很晚。陈师傅踩着老式缝纫机,偶尔抬头看看门外经过的情侣。二十年前,他也是在这条巷子用两百块钱娶回了阿珍。那时巷口修鞋的老王总笑他傻,说现在哪还有人用两百块谈恋爱的。

可这两百块钱的爱情,偏偏就真了。陈师傅记得那个冬天特别冷,他攥着刚发的工资在巷子口来回踱步——要给阿珍买件像样的棉袄,还得留出看电影的钱。最后他走进二手服装店,用一百二十块买了件米色羽绒服,剩下的钱买了两个烤红薯和两张大光明电影院的夜场票。

巷子里的日子

阿珍穿着那件总往下掉绒毛的羽绒服,在电影院里笑得特别甜。后来他们总爱在傍晚沿着巷子散步,从巷头走到巷尾正好四十分钟。卖糖炒栗子的大婶、修自行车的小哥、开杂货铺的夫妻,都成了他们的老相识。这条巷子见证了多少这样简单却真挚的温情。

现在巷子西头开了家奶茶店,小年轻们捧着二叁十块的饮料匆匆走过。陈师傅有时会想,现在的人是不是把爱情想得太复杂了。他和阿珍过日子,最难的时候两个人分吃一碗面,可心里是满的。阿珍总说,感情这东西,不在钱多钱少,在真心。

前些天巷子里搬来对年轻租客,为谁付外卖钱在楼道里争执。女孩哭着说不想让男友太辛苦,男孩红着眼眶说不能让她受委屈。陈师傅在门口听了会儿,转身从屋里拿出两个烤红薯递过去:“巷口老刘家的红薯,还热着呢。”就像当年他和阿珍在电影院捧着的那样。

其实这条巷子里的温情从来没变过。变的只是装盛它的容器——从前是烤红薯,现在是奶茶;从前是露天电影,现在是私人影院。但那份想要把最好的留给对方的心,还在这巷子里流传着。夜深了,陈师傅锁上店门,慢慢往家走。阿珍应该还在灯下等着,茶几上放着切好的水果,电视里播着她爱看的家庭剧。

巷口的灯笼一盏盏亮着,把青石板路照得泛黄。几个晚归的年轻人说笑着走过,手里提着给室友带的宵夜。这条老巷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承载着普通人的悲欢,而那份用两百块钱开启的爱情,依然在某个亮着灯的窗户里,继续着它的故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