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阴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如何辨别微信附近的人是否从事销售
最近跟朋友聊天,听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。他说现在刷微信附近的人,总感觉有些账号不太对劲,但又说不上来具体哪里奇怪。我们都住在江阴,这种感受特别明显。
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遇到过。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本来是为了方便大家认识新朋友,但确实有些人会利用这个渠道来做生意。那么,江阴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呢?这个问题确实值得聊一聊。
从这些细节能看出端倪
先说头像吧。有些账号的头像特别正式,要么是产物照片,要么是带着二维码的图片。偶尔还会遇到直接用品牌濒辞驳辞当头像的。这和普通人用生活照、风景照的习惯很不一样。
昵称也是重要线索。如果昵称里带着“础”开头,或者明显标注了“批发”“代理”“专卖”这些字眼,那基本就能判断了。我有个朋友曾经开玩笑说,微信通讯录里带“础”的好友,十个里有八个是做微商的。
个性签名这块更明显。正常人的签名多是心情语录或者励志句子,但做销售的账号,签名栏往往写着联系方式、产物介绍,或者“欢迎咨询”这类营销用语。有时候还能看到各种优惠活动的信息。
聊天时的感受很重要
说起来,真正开始对话后,感受会更明显。普通人聊天都是慢慢来的,有个互相了解的过程。但如果是做销售的,通常刚打个招呼就会开始介绍产物。
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刚通过附近的人加了好友,对方直接发来一长串商品介绍和价格表。这种沟通方式,和普通交友的节奏完全不同。还有的会频繁发朋友圈,每隔一小时就更新商品信息,刷屏现象特别严重。
不过话说回来,在江阴这样生活节奏不是特别快的城市,大家对这些销售账号其实挺包容的。只要对方不过度骚扰,很多人都会选择礼貌回应,或者默默屏蔽。
怎么看待这个现象
有时候想想,这也算是数字时代的一个特色了。微信附近的人功能被用来拓展客户,虽然和最初的设计初衷不太一样,但也反映了现在灵活就业的趋势。
在江阴这样的城市,很多小微商家确实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推广自己的产物。微信作为日常使用最频繁的社交软件,自然成了他们的首选平台。
说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问:那我们该怎么辨别微信附近的人是否从事销售呢?其实通过刚才提到的那些细节,基本上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了。头像、昵称、个性签名,还有聊天方式,这些都能给我们提供线索。
当然啦,不是说做销售的就不好。只是大家使用微信的期待不同:有人想交朋友,有人想拓展业务。能互相理解就好,觉得不合适的话,不加好友或者设置屏蔽都是解决办法。
生活在数字化时代,我们需要这种辨别能力。既保护自己的社交空间,也能理解别人的谋生方式。这可能就是现代社交的一种平衡之道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