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兴那里有站小巷,东兴有站小巷相近
东兴那里有站小巷,东兴有站小巷相近。每次路过那个熟悉的街口,我总会不自觉地朝巷口望上几眼。
说不上来为什么对这条巷子这么上心。也许是因为它总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家后院那条窄窄的过道,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角探出几丛绿油油的野草。现在的城市变得太快,高楼一栋接一栋地冒出来,像这样还保留着老样子的小巷,真是不多见了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巷子不宽,两个人并排走都嫌挤。两旁的墙面斑斑驳驳,露出里面深浅不一的砖色。早上七八点钟的光景最热闹,卖豆浆油条的摊子飘着热气,隔壁理发店的老陈师傅已经开始给第一位客人修剪头发了。住在巷尾的李奶奶总是坐在自家门槛上择菜,看到熟人经过就笑眯眯地打个招呼。
你说这条东兴那里有站小巷到底有什么特别?其实真说不上来。它普通得不能再普通,可就是这份普通,让人心里觉得踏实。现在满大街都是连锁店,走到哪儿看到的都是一模一样的招牌,反倒是这条小胡同,还保留着那么点独一份的滋味。
巷子中间有棵老槐树,少说也有五六十年了。夏天的时候,树荫能遮住半条巷子。下午总有几个老爷子在树下摆开棋盘,杀上几局。他们下棋不着急,一步棋能想上老半天,偶尔为了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,没过一会儿又笑呵呵地继续。
我有时候想,可能我们留恋的不是某一条具体的巷子,而是那种慢慢来的生活节奏。现在什么都讲究快,快递要当日达,吃饭要十分钟搞定,连走路都要盯着手机一路小跑。可在这条东兴有站小巷相近的地方,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,慢到你能注意到阳光是怎么一寸寸爬过墙头的。
巷子里的人家大多都相识几十年了。张家今天包了饺子会给对门送一碗,王家孩子放学没人接,邻居顺手就接回家了。这种人情味儿,在高楼小区里还真不容易找到。上次听巷口开杂货店的老赵说,他这家店开了叁十多年,看着巷子里的孩子长大、成家,又看着他们的孩子出生。
不过啊,这条老巷子也不是完全没变。去年巷子口装了新的路灯,晚上亮堂堂的。几家年轻人把老房子重新装修了,外面看着还是那个样,里面却焕然一新。这种新旧交织的感觉挺奇妙的,既留着老底子,又添了新气象。
偶尔会有游客举着相机在巷口张望,大概是听说这里还保留着老城的风貌。他们拍拍照,转一圈就走了。可我们这些在这附近住久了的人知道,这条巷子的好,得慢慢品。得像喝茶一样,小口小口地抿,才能尝出那个味儿。
昨天下班路过,看见几个孩子在巷子里追着玩,笑声传出老远。忽然就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在巷子里疯跑,那时候觉得巷子好长好长,怎么跑都跑不到头。现在再看,其实也就百来米的样子。变的不是巷子,是我们啊。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。每扇窗后面,都是一个家的故事。东兴那里有站小巷,东兴有站小巷相近——这么念着,倒像是一句咒语,把过去的影子和现在的生活,轻轻地系在了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