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克苏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阿克苏品茶评选活动组
要说最近阿克苏城里什么话题最火,那肯定是街头巷尾都在聊的喝茶大事。走在街上,随便找个街坊邻居一问,准能听到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:"你家报名了没?"这事儿啊,还得从阿克苏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说起。
那天路过市中心,老远就看见一群人围在公告栏前指指点点。挤进去一看,原来是阿克苏品茶评选活动组的招募通知。红底金字的海报格外醒目,上面详细写着怎么报名、有什么要求。旁边穿着民族服装的姑娘笑眯眯地给过往行人递传单,嘴里还念叨着:"咱们阿克苏的好茶,也该让更多人知道啦!"
茶香里的老手艺
说起阿克苏的茶,那可真是有年头了。记得小时候,爷爷总爱在葡萄架下泡一壶浓茶,那香气能飘满整个院子。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,咱们这儿的老茶农还保留着传统制茶方法,光是晾晒茶叶就得分叁天,火候的把握更是讲究。有位七十多岁的买尔旦大叔跟我说:"现在的机器制茶快是快,但总差那么点意思。"他边说边用手轻轻翻动竹筛里的茶叶,动作慢悠悠的,像是在抚摸婴儿的脸庞。
这次阿克苏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搞的活动,倒是让这些老把式又有了用武之地。我在报名点见到不少年轻人围着老茶农请教,那认真劲儿,跟上学时候记笔记似的。有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说:"我就想学学怎么辨别茶叶的年份,这可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。"她手里捧着个笔记本,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注意事项。
说实话,刚开始听说要搞品茶大赛,我还担心会不会太老套。可到现场一看,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参赛的茶品五花八门,有传统的玫瑰花茶,也有创新的苹果香茶,甚至还有人带来了用天山雪水泡制的特色茶。评审们挨个品尝,时不时交头接耳讨论几句,那专注的神情,像是在鉴赏什么艺术品。
热闹非凡的海选现场
海选那天可真是人山人海。一大早,活动场地门口就排起了长队,有抱着陶瓷茶罐的老爷爷,有拎着精致茶具的年轻人,还有带着孩子来见世面的夫妻。工作人员忙前忙后,额头上都沁出了汗珠。我注意到有个小姑娘特别紧张,一直不停整理她的茶具,摆好了又觉得不满意,重新再摆。
"别紧张,就当是在家里喝茶。"旁边一位大妈好心劝道。她自个儿带着个保温壶,说是怕现场的茶水不够味儿。这话把大家都逗笑了,气氛顿时轻松不少。其实说来也怪,明明是比赛,现场却飘着淡淡的茶香,让人莫名觉得心安。
轮到评审环节时更有意思。每位参赛者都要先介绍自己的茶,然后现场冲泡。有个小伙子可能是太紧张了,手抖得连茶壶都拿不稳。评委老师倒是很和蔼,笑着说:"慢点儿,好茶不怕晚。"这句话像是给了小伙子定心丸,他深吸一口气,后面的表现就自然多了。
我在现场转悠时,还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。好多原本不相识的人,因为这次活动成了茶友。他们互相品尝对方的茶,交流制茶心得,有的还约好以后要经常聚会。这不,角落里有几位阿姨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哪种蜂蜜配茶最好,说到兴起时还互相留起了电话号码。
天色渐晚,活动也接近尾声。但很多人还依依不舍地留在现场,叁叁两两地聊着天。有位老先生感慨地说:"这么多年了,还是头一回见这么多人都来关心咱们的茶文化。"他端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,眼神里却闪着光。或许,这就是阿克苏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最想看到的场景吧。
回家的路上,我还在回味今天的见闻。茶香似乎还萦绕在鼻尖,那些专注的表情、热烈的讨论、会心的笑容,都深深印在脑海里。忽然觉得,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,更像是把散落的珍珠重新串了起来。那些对于茶的故事、技艺和情感,正在以新的方式延续。转角处的茶室亮着温暖的灯光,里面传来阵阵笑语,想必又是哪群茶友在品茗畅谈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