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合肥站旁后街小径
初访小巷
那天下午,我从合肥站出来,拎着行李绕到车站背后。导航显示前面是条大路,可一拐弯,眼前忽然暗了下来——原来误打误撞走进了那条传说中的小巷子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角的青苔绿得快要滴出水来,空气里飘着若有若无的香油味。
说是个巷子,倒更像条窄窄的街道。剃头老师傅在门口摆着木头椅子,手里推子嗡嗡响;卖桂花糕的阿姨不吆喝,就安静地守在蒸笼旁,白汽袅袅地升起来。有个大爷坐在竹椅上听戏匣子,眯着眼,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打着拍子。
再往里走,发现这儿藏着好几家老字号。有对夫妻经营的面馆,招牌都被油烟熏黄了,可店门口排着五六个人。我凑近看了看,锅里翻滚着奶白色的骨头汤,那股鲜香直往鼻子里钻。
巷子深处
在巷子拐角有家修鞋铺,老师傅鼻梁上架着老花镜,正给一只皮鞋上线。他身后的墙上挂满了各种鞋跟、鞋底,像某种奇特的装置艺术。我站在旁边看了会儿,发现他每缝一针都要把线在蜡块上擦一下。“这样结实,”他头也不抬地说,“现在的人啊,东西坏了就扔,可惜了。”
修鞋铺对面是家旧书店,书架直接摆到了街上。老板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,正踮着脚整理最上层的书。我随手翻了翻,居然找到本九十年代的合肥地图,上面标注的地方好多都已经变了样。
这时候飘起细雨,巷子里的人都慢悠悠地收拾东西。卖糕的阿姨把蒸笼搬进屋里,修鞋师傅给机器盖好塑料布,只有那股香油味还在雨里固执地飘着。我躲进书店屋檐下,看着雨滴从青瓦边缘串成线地落下来。
突然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惦记着合肥火车站后面的这条小巷子。在高楼大厦中间,它还保留着某种很珍贵的东西——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烟火气吧。那些被现代化浪潮冲刷得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,在这里忽然慢了下来,慢得让人能听见自己走路的声音。
雨渐渐小了,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。面馆的灯光最暖,透过水汽朦胧的窗户,能看见里面晃动的人影。我想起该去找个地方填饱肚子,便朝着那片灯光走去。这条合肥站旁后街小径,像是城市的另一个入口,通往我们记忆深处的某个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