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平100米内学生约,附近学子相约聚
南平这座小城总有些特别的味道,尤其是学校周围一百米内。梧桐树影婆娑的人行道上,总能看到叁叁两两背着书包的身影。你说巧不巧?上周五我就在实验小学路口撞见这么一桩——五年级的晓琳和隔壁班的几个女生,正围着煎饼摊子叽叽喳喳。
“我妈给了二十块,咱们合买叁份分着吃吧?”扎马尾的小姑娘掏出口袋里迭得方方正正的纸币。穿校服的孩子们立即凑成一圈,脑袋挨着脑袋,像群啄米的小鸡崽。穿蓝色卫衣的男孩突然举手:“我这儿还有早上剩的豆浆券!”热烘烘的煎饼香混着童言童语,把秋凉都焐暖了。
百米内的奇妙相遇
要说这南平100米内学生约的事儿,还真不止这一桩。转过街角的文化站阅览室,每到下午四点半准时变成“作业互助基地”。戴眼镜的初中生把数学练习册摊在窗边,旁边扎羊角辫的小学生正握着橡皮擦使劲。偶尔有路过的老人家探头,孩子们齐刷刷喊“爷爷好”,又埋下头继续写写画画。
最让我感慨的是上个月。两个中学生模样的孩子站在奶茶店门口,一个攥着零钱纠结要不要加珍珠,另一个突然说:“等下,小航他们练完球也要来。”果然五分钟后就听见篮球拍地的声音,五六个满身是汗的少年从巷子口涌来,校服外套系在腰间像摇曳的旗。
这种附近学子相约聚的场面,渐渐成了放学后的常态。有时是共享一包薯片,有时是传阅新到的漫画,偶尔还会看见高年级的给低年级讲题。用铅笔头在草稿纸上比划的身影,被夕阳光拉得老长。
煎饼摊的阿姨都认得这些常客了,总会多抓一把葱花,把面糊摊得薄厚均匀。有次听见她念叨:“这些娃们啊,比自家兄弟姐妹还亲。”确实,在这片以学校为圆心的小天地里,连空气都飘着青春的味道。
记得那天飘雨,七八个学生挤在文具店的雨棚下。穿粉雨衣的姑娘把自己的伞递给抱作业本的班长:“你先送本子回教室,我们在这等你。”雨珠顺着棚檐串成帘子,他们哼着刚学的歌,脚底下水洼泛着涟漪。
或许很多年后,这些孩子会散落在不同的城市。但某个黄昏闻到煎饼香,听见篮球触地的声响,大概都会想起在南平100米内学生约着见面的日子。那些不曾说出口的约定,都藏在交换的橡皮擦里,共享的奶茶杯里,还有并肩走过无数遍的梧桐树影里。
如今每次路过学校周边,总忍不住放慢脚步。或许下一秒,又能遇见新的故事正在发生。你看,穿红色运动服的男生正朝冷饮店跑呢,玻璃门里早已举起两叁只挥舞的手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