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阳100米内学生约,附近学子相约汾阳
汾阳路上新开了家小书店,就是那种门脸不大,但一走进去就让人舍不得离开的地方。木质书架顶着天花板,阳光从百叶窗缝隙漏进来,正好落在窗边的旧沙发上。那天下午我抱着课本推门进去,没想到遇见了初中同学小敏。
她正踮着脚够最上层那本《边城》,我顺手帮她拿下来。“你也常来这儿?”我们几乎同时问出这句话,然后都笑了。聊起来才知道,她学校就在隔壁街,走过来不到五分钟。这家书店的位置实在太方便,就在几所学校交汇的百米圈里,成了我们这些学生碰头的据点。
百米距离的温暖
自从在书店重逢,我们建了个叫“汾阳100米内学生约”的群。起初只有五六个人,后来像滚雪球似的,现在都有叁十多个成员了。都是附近学校的学生,最远的走过来也超不过十分钟。有时候放学懒得绕远,就在群里喊一声:“老地方见?”
这家书店成了我们的秘密基地。老板是个戴圆眼镜的阿姨,从来不管我们这群学生吵吵闹闹。我们在这里分享笔记,吐槽食堂新菜品,偶尔也聊聊各自的烦恼。上周高叁的学长还在沙发上给我们划重点,他那本密密麻麻的物理笔记,现在还在群里流传呢。
最有趣的是,这个百米距离让相聚变得特别随意。不用特意约时间,不用赶公交,放学后自然而然就聚到一起了。有时候只是安安静静各自写作业,偶尔抬头看见熟悉的身影,心里就特别踏实。
那些不期而遇的时光
记得有次数学考砸了,我垂头丧气地走进书店,什么也没说就瘫在沙发上。小敏正和几个同学讨论生物题,看见我这样子,她悄悄去吧台买了杯热可可推过来。“先暖暖手,”她说,“题永远做不完,但朋友随时都在。”就那么简单一句话,让我突然觉得考砸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附近学子相约汾阳,已经成了我们这群人的生活习惯。不需要什么正经理由,可能就是突然想分享刚听到的笑话,或者单纯不想一个人吃饭。书店阿姨都认得我们了,偶尔还会多准备些小点心,说我们这群孩子让她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。
上个月期末考那周,我们索性把这里当成了临时自习室。每天下午四点以后,沙发上、角落里都是熟悉的面孔。遇到难题就凑在一起讨论,休息时轮流去隔壁买煎饼果子。那种并肩作战的感觉,比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啃书要有劲多了。
最近我们正在策划暑假前的小聚会,打算在书店办个读书分享会。虽然具体细节还没想好,但大家都挺期待。毕竟对我们来说,这家小小的书店已经不只是个买书的地方,更像是我们在汾阳路上的第二个家。
昨天放学路过,看见几个穿着不同校服的学生说说笑笑地往书店走。我猜,他们大概也是发现了这个好地方吧。也许用不了多久,我们这个“附近学子相约汾阳”的小群,又会多几张新面孔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