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阳火车站小巷子,丹阳站旁小街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3:49:24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出丹阳火车站,一股熟悉又陌生的气息扑面而来。我每次出差回来,都习惯拖着行李箱,绕到车站东侧那片老巷子里转转。这里和新建的站前广场完全是两个世界,仿佛一步就跨回了二十年前。

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旁是些低矮的平房,墙上爬满了青苔。巷子窄得很,对面邻居晾衣服,竹竿差点就能伸到别人家窗口。阳光透过纵横交错的电线,在墙上画出歪歪扭扭的影子。这丹阳火车站小巷子啊,就像个固执的老人,在城市飞速发展的洪流中,守着自个儿的节奏。

巷子里的市井烟火

清晨五点多,天刚蒙蒙亮,巷口那家烧饼铺的卷帘门就哗啦啦响起来了。老陈和面、揉面、贴炉子,动作不快但特别稳当。“刚出炉的最香,”他总是这么说,“等你们这些赶早班的过来,正好能吃上热乎的。”确实,不少在丹阳站下车的旅客,闻着香味就找过来了。有个上海来的老顾客,每次下车第一件事不是去酒店,而是直奔老陈的铺子,说这味道别处真没有。

往里走几步,是家开了叁十多年的理发店。老师傅用的还是那种老式推子,墙上挂着手写的价目表,剪一次头发只要十五块钱。附近的老人爱来这儿,一边剪头一边唠家常,从谁家孙子考大学聊到菜市场的菜价。有次我听见老师傅跟客人说:“现在外面那些发廊,花里胡哨的,理个发要好几百。咱们这儿简单,清爽就行。”这话说得实在,就像这条丹阳站旁小街巷,不讲究排场,图的是个踏实。

中午时分,巷子里的几家小饭馆开始忙活起来。炒菜声、招呼声、碗筷碰撞声,热热闹闹的。那家“老王排档”的老板娘认得我:“老样子?鱼香肉丝盖饭?”她记得每个熟客的口味。有次下大雨,我没带伞,她硬是塞了把旧伞给我,“拿着吧,下次来吃饭再还。”

正在消失的记忆

不过啊,这两年巷子确实在变。斜对面那家老茶馆上个月关门了,老板的儿子在城南买了新房,接他过去养老。墙上用红漆画着大大的“拆”字,虽然具体哪天拆还没准信,但大家都明白,这片老房子时日不多了。

老陈的烧饼铺还能开多久?他说没想好。“孩子都在苏南安家了,说这活儿太辛苦,不让干了。”他揉着面团,苦笑道,“可是不做烧饼了,我干啥去呢?这条丹阳火车站小巷子,我待了半辈子了。”

傍晚时分,我站在巷口往回看。夕阳把整条巷子染成了金黄色,老人们坐在门口的小凳上摇着蒲扇,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。远处,新建的高楼大厦已经亮起了灯。这条丹阳站旁小街巷就像个时代的琥珀,把过去的日子凝固在里面。你能在这里找到现在越来越少见的人情味,那种推开门就能和邻居聊上几句的亲近感。

下次再来,不知道还能不能闻到老陈烧饼的香味,能不能听到理发店里的谈笑声。或许有一天,这条巷子真的会消失,变成规划图上的某个商业区。但至少现在,它还在那里,守着丹阳火车站的喧嚣,过着属于自己的慢生活。每次走过这条丹阳火车站小巷子,我都会放慢脚步,多看一眼,把这些寻常却温暖的画面记在心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