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玉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昆玉火车站后巷名称
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巷口
每次从昆玉火车站出来,总会不自觉地朝右手边瞥一眼。那条紧挨着车站后墙的小巷,就像个熟悉的陌生人。说熟悉吧,天天从这儿经过;说陌生呢,还真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。这事儿挺有意思的,明明是个天天打照面的地方,却连个正式称呼都没有。
前天在巷口买煎饼时,正好听见两个年轻人在拌嘴。"就说在火车站后面的巷子见面,你偏要问具体名字。"穿蓝衣服的姑娘边说边跺脚,"我都说了就是昆玉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的那条巷子嘛!"这话听着像绕口令,却把周围等煎饼的人都逗笑了。是啊,这条巷子在我们口耳相传间,早就有了自己独特的代号。
巷子不长,统共也就两百来米,却像个小江湖。早上六点,第一个开张的是老李的豆浆铺子,那股豆香味能飘出老远。他的摊位正对着巷子中间那棵老槐树,这棵树少说也有几十年了,枝繁叶茂的,夏天能在底下乘凉。老李常说:"咱这昆玉火车站后巷名称虽说没人正经起过,可老槐树就是最好的地标。"
往深处走几步,修车摊的王师傅正在给自行车补胎。他的手艺那叫一个绝,叁下两下就能找准漏气的地方。"这条巷子啊,"王师傅边拧螺丝边说,"叁十年前我就在这儿摆摊了。那会儿还没这么多人,现在可好,天天热闹得像赶集。"他说的倒是实话,现在这条小巷从早到晚人来人往,比前头火车站广场也不差。
要说最了解这条巷子的,还得数在巷尾开杂货店的张阿姨。她的店开了二十多年,货架上从针头线脑到烟酒零食,应有尽有。"这条巷子可有意思了,"张阿姨一边整理货架一边说,"早上是早点摊的天下,中午是外卖小哥的据点,晚上就成了夜市。"问她知不知道这条巷子官方叫什么,她笑着摆摆手:"谁在乎那个?大家不都叫它火车站后巷吗?"
其实仔细想想,这条巷子就像我们身边很多事物一样,虽然缺少一个正式的名分,却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。它可能不会被标注在地图上,但在附近居民的心里,这条昆玉火车站后巷名称早就深深扎根了。每次有人问路,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:"就在火车站后面那条巷子里。"
傍晚时分,巷子里的灯光次第亮起。烧烤摊的烟袅袅升起,夹杂着孜然和辣椒面的香味。几个刚下火车的旅客拖着行李箱,好奇地打量着这条充满烟火气的小巷。也许他们也在心里嘀咕:这条热闹的小巷,到底叫什么呢?
其实啊,名字不名字的,真没那么重要。重要的是,这条巷子已经成了火车站周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,记录着来来往往旅客的故事,承载着附近居民的日常。就像老李说的:"有没有名字不打紧,重要的是大家都能在这儿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。"
夜色渐深,巷子里的喧嚣慢慢平息。最后一个收摊的是卖糖炒栗子的大叔,他推着小车慢慢往外走,车轮在青石板上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。这条没有正式名字的小巷,又将迎来新的一天。明天太阳升起时,又会有新的人在这里相遇,新的故事在这里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