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海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乌海中学生500元叁小时通话
乌海这地方不算大,街坊邻居碰面都爱唠几句家常。最近有个话题在家长群里悄悄传开了——有个初中生,花500块钱打了整整叁小时电话。
说实话,我刚听说时也愣住了。五百块?叁小时?这孩子跟谁聊这么起劲啊?我侄女上初叁,一个月话费最多五十,这数字确实让人想不通。
电话那头是谁
后来才知道,这孩子不是在闲聊。他表哥在外地读大学,最近要参加个重要比赛,偏偏这时候把学习资料落家里了。你说急不急?这孩子就陪着表哥,开着视频通话,一页一页把资料拍给他看。遇到重点内容,还得停下来等表哥做笔记。
“其实中间能挂的,”孩子后来跟我说,“但表哥说思路一断就接不上了。”就这样,从晚上七点到十点,手机烫得能煎鸡蛋,话费嗖嗖地往上涨。
等挂掉电话查余额,两个人都傻眼了——刚好扣了五百整。
五百块买来了什么
你可能会想,这不就是孩子帮个忙嘛。但事情没那么简单。那晚之后,这孩子的数学突然开窍了——原来他表哥在查资料的过程中,顺带把好几道难题的解题思路都讲了一遍。
更让人意外的是,这孩子现在学习特别来劲。他说那天晚上才明白,原来知识真能派上大用场。这种体验,可不是平时听老师讲课能感受到的。
他妈妈后来跟我说,那五百块钱她没批评孩子。“值了,”她说,“孩子懂事了,知道为别人着想了,这比什么都强。”
现在想想,这乌海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事,表面看是浪费话费,实际上却是个特别的成长故事。有时候,重要的不是花了多少钱,而是这些钱换来了什么。就像那个乌海中学生500元叁小时通话,看似普通的帮忙,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学习的意义。
这事在我们这儿传开后,不少家长都在反思。平时总盯着孩子的分数,是不是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?那个深夜的电话,那份不计代价的热心,或许才是孩子最该保留的品质。
当然,我不是鼓励大家都去烧话费。只是觉得,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,有些经历确实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,给他们上一堂终身难忘的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