廊坊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廊坊校门口暗号现状如何
前几天路过小学母校,看着那些崭新的电动门和保安亭,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挺有意思的念头:现在孩子们放学,还用对暗号吗?就是那种“天王盖地虎”“宝塔镇河妖”式的接头方式?
记得我们那会儿,校门口可热闹了。每到放学,总有几个孩子凑在一块儿嘀嘀咕咕,对上暗号才能加入游戏小队。有时候是动画片里的台词,有时候是临时编的顺口溜。要是谁接不上来,那可就得被小伙伴笑话好几天。那种专属于孩子的仪式感,现在想想还挺温暖的。
那些年我们对过的暗号
最经典的莫过于“火星撞地球”——“你是哪一伙?”;还有模仿武侠片的“来者何人”——“自己人!”;更简单的就喊个“土豆土豆我是地瓜”。现在想起来觉得幼稚,可那时候可认真了,要是暗号对不上,真能急出一头汗。
那时候的校门口,除了等家长的孩子,就是叁叁两两凑在一起对暗号的小团体。有的在商量去哪玩,有的在分享小秘密。暗号就像是一把钥匙,打开了属于我们的小世界。
现在嘛,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。我特意在几个小学门口观察了几天,发现孩子们出了校门,大多直接钻进家长的车里,或者被托管班的老师接走。偶尔有几个自己回家的,也是低头看着手机,或者戴着耳机听歌。
暗号为什么消失了
想想也是,现在家家都有手机,想联系随时都能视频、发消息。真要约着出去玩,在班级群里说一声就行,哪还需要那么麻烦地对暗号呢?
而且现在的家长也更操心,很多孩子上下学都是专人接送,很少有自己在校门口逗留的机会。就算想对个暗号,恐怕也找不到那个氛围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变化到底是好是坏呢?暗号的消失,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孩子之间那种自发的、充满想象力的互动变少了。现在孩子们的社交,更多是通过屏幕完成的。
我在想,或许现在的孩子有了新的“暗号”——可能是某个游戏里的术语,也可能是短视频平台上的流行语。只是这些新的“暗号”,和我们当年那种充满神秘感的接头方式,味道已经不太一样了。
有位当了二十多年班主任的老师跟我说,她确实很久没听到孩子们在校门口对暗号了。“现在的孩子玩的东西不一样了,”她说,“但他们依然有自己的小秘密,只是表达方式变了。”
看来,廊坊学校门口暗号这个现象确实在慢慢消失,但它背后承载的那份童真和友谊,应该以别的形式存在着。只是我们这些大人,可能已经看不懂孩子们的新“暗号”了。
下次再路过学校门口,我可能还会下意识地竖起耳朵听听。虽然大概率是听不到那些熟悉的暗号了,但想想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有趣的时光,也挺美好的。孩子们总会有自己的方式去创造属于他们的回忆,就像我们当年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