钦州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邻近小巷200元一次
那天路过钦州火车站,无意间瞥见一条窄窄的小巷子。巷口蹲着几个等活儿的零工,他们脚边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"200块钱一次"。我停下电动车,假装整理后备箱,听见他们在闲聊。
"老张,今天接了几单?"
"就早上搬了两家,赚了四百。现在这活儿越来越难等了。"
穿蓝色工装的男人掏出皱巴巴的香烟,递给旁边戴草帽的同伴。他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,手掌粗糙得像砂纸。
巷子里的日常
我忍不住往巷子里多走了几步。这条巷子夹在两栋旧楼之间,墙上爬满青苔,地上散落着烟头和塑料袋。几个简易棚子下堆着各种工具:冲击钻、梯子、成捆的电线。这里就像个露天的劳务市场,工人们叁叁两两聚在一起打牌,或者躺在电动车上午睡。
一个正在补胎的老师傅告诉我,他们在钦州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这个价,做的都是些零碎活儿:通下水道、搬家、墙面修补。要是碰上大活儿,比如全屋装修,也能接到包工的活儿。
"现在找活不容易啊。"他叹了口气,手上的扳手没停,"平台上抽成太高,还不如在这儿等老主顾。"
正说着,有个年轻人跑来问能不能帮忙安装空调。两个工人立即放下手里的扑克牌,拎着工具包就跟过去了。动作熟练得很,看来是常事。
邻近小巷的另一种生活
拐到邻近小巷200元一次的另一条街,景象又不太一样。这里多是些小吃摊和维修铺,空气中飘着螺蛳粉的味道。修鞋的大姐说,她们这也算"一次200",不过是按月租摊位的价钱折算下来的。
五金店老板正在给顾客配钥匙,边干活边抱怨:"现在房租涨得厉害,再不多个手艺,真撑不下去。"他这家店传了两代人,从最早补锅底到现在修智能手机,什么活儿都得学着接。
我注意到,邻近小巷200元一次的招牌下,其实藏着各种营生。有个大姐专门给人改衣服,改一次二十块;修家电的师傅检测费五十,零件另算。他们说,在钦州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这个行当里,最重要的是诚信。
"都是街坊邻居,做得不好第二天人家就找上门了。"改衣服的大姐笑着说,"我在这条巷子十多年,好多老顾客搬走了还特意回来找我。"
巷子尽头有家理发店,墙上挂着九十年代的海报。老师傅正给老人剃头,收费才十五块。他说现在生意差多了,但舍不得关店。"在这条邻近小巷200元一次的地界,大家都习惯了便宜实惠。"
天色渐晚,工人们开始收拾工具。有个老师傅坐在台阶上数今天的收入,纸币皱巴巴的,硬币在铁饭盒里叮当作响。他说今天挣了六百,算是这两个月来最好的一天。
我走出巷子时,火车站广场上灯火通明。出租车排着长队,旅客行色匆匆。而身后那条小巷渐渐隐入夜色,仿佛另一个世界。那些写在墙上的"钦州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"的字迹,在暮色中变得模糊不清。
或许明天太阳升起时,又会有新的工人蹲在巷口,用粉笔写下同样的价格。他们的生活就像巷子里那棵老榕树,默默生根,静静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