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海如何找到能包的大学生,凌海怎样寻得可包的大学生
凌海这两天可犯了愁。他手里有个急活儿,是个小程序开发项目,对方催得紧,自己团队又抽不出人手。朋友建议他找找大学生,说现在不少学生技术好、要价也合理。可这大学生上哪儿找去?总不能上大学门口举个牌子吧?
他最先想到的是发朋友圈。编辑了半天文字,说什么“急招能包项目的大学生”,配了个双手合十的表情。结果评论区热闹是热闹,全是点赞和“帮顶”,正经问价的没两个。凌海挠挠头,这路子好像不太对。
找到靠谱平台是关键
后来还是媳妇儿提醒了他:“你现在买东西都上网,找人也上网啊!”凌海一拍大腿,对啊!现在那么多对接学生的平台,干嘛不用呢?他下载了两个评价不错的软件,注册时却卡壳了——该怎么描述需求才能吸引到合适的人?光写“找能包的大学生”,人家根本不知道你要什么。
他琢磨了半天,终于开窍了。得把要求说得明明白白:项目类型、时间节点、需要什么技术、预算是多少。这么一改,效果立竿见影。没过半天,就有四五个学生来联系,还有个直接发来了他做过的类似项目案例。凌海心里那个舒坦啊,感觉这事儿有门儿了。
不过新的烦恼又来了。看着这几份简历,有的要价低但经验少,有的要价高但作品亮眼。该怎么选呢?凌海想起自己做项目的经历——价格固然重要,但最关键的是靠谱。他决定跟每个学生都视频聊聊,不光问技术,还看看对方的沟通能力和责任心。
视频的时候,有个大四学生让他印象深刻。那孩子不光讲技术方案,还主动分析了项目里可能遇到的坑,连备用方案都想好了。凌海心里暗挑大拇指,这不就是他想要的“能包”的人吗?既能把活儿包下来,还能把结果负责到底。
谈价格也是个技术活。凌海原本以为就是简单的一口价,聊下来才知道,大学生们更倾向于按阶段付款。这样双方都有保障——学生不用担心白干活,凌海也不用担心钱打了水漂。他忽然觉得,现在的大学生做生意还挺精明的。
签合同那天,凌海特意约在学校旁边的咖啡馆。看着对面那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,他忍不住感慨:现在找人才真是方便多了。只要找对方法,凌海如何找到能包的大学生这个问题,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。
项目进行得比预期还顺利。那个学生每周都会主动汇报进度,遇到问题也能及时沟通。凌海偶尔会想,要是早几年有这样的平台和资源,自己创业路上能少走多少弯路啊。
现在凌海已经成了这类平台的常客。遇到季节性忙不过来的时候,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大学生合作。价格合理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这些年轻人有热情、有想法,常常能给项目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。
他最近还学会了一招——在项目的不同环节找不同专业的学生。比如设计找美院的,编程找计算机系的,文案找中文系的。这样组合起来,效果比找一家公司包圆儿还好。关键是,凌海怎样寻得可包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困扰他的难题了。
上周末和朋友吃饭,听说凌海在找大学生做项目,好几个朋友都来取经。凌海笑着把这段经历讲给他们听,从最初的朋友圈碰壁,到后来在平台上如鱼得水。他说最重要的就是别怕麻烦,多聊几个,总能找到合拍的。
如今凌海的公司已经和叁个大学生建立了长期合作。这些学生毕业后,有的还成了他的正式员工。这事儿想想挺奇妙的——最初只是为了解燃眉之急,没想到还为公司储备了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