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会上课喝茶辩辩群,四会茶课学习交流群
那杯茶,那段时光
前几天翻手机,偶然点进一个名叫“四会上课喝茶qq群”的老群。消息记录还停留在半年前,最后一条是群主发的:“今天普洱泡浓了,像生活。” 我看着这条消息,忍不住笑了。这个群,还有它另一个大家更常叫的名字——“四会茶课学习交流群”,曾经装满了我下班后最放松的时光。
说起这个群的由来,也挺有意思。那会儿我们几个同事都想学点茶道,说是修身养性,其实就想找个由头聚一聚,让生活慢下来。不知谁提议了一句“拉个群吧,方便约时间”,于是,“四会上课喝茶辩辩群”就这么诞生了。名字直白,功能明确。
还记得第一次活动,在我家那张有点年头的木茶几旁。阿杰带了他老家寄来的单丛,说是“鸭屎香”。我们一听这名儿都乐了,心里直打鼓,这能好喝吗?可热水一冲,那股独特的兰花香冒出来,所有人都“哇”了一声。那感觉,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。我们哪儿是在上课啊,就是一群人围着,看茶叶在水里舒展,闻着香气,瞎聊着哪个品种回甘更甜,顺带吐槽一下老板和永远做不完的笔笔罢。
后来,这个四会茶课学习交流群渐渐热闹起来。不止我们几个,朋友带朋友,同事带家人,队伍慢慢壮大了。群里聊的内容也从“下周喝什么茶”,扩展到谁淘到了好看的盖碗,或者分享一段读到的茶知识。那种感觉,就像身边突然多了一群可以随时分享乐趣的伙伴。
老陈是我们这群人里最懂茶的,但他从不摆架子。有一次我泡龙井,用了滚沸的水,他喝了一口,眉头微皱,然后慢悠悠地说:“这龙井啊,娇气,得用85度的水,像对待小姑娘一样。” 这话把我们全都逗笑了,但也一下子记住了。就在这样的谈笑风生里,我们慢慢知道了绿茶要保鲜,红茶能暖胃,乌龙茶讲究功夫泡。学习,就在一杯接一杯的茶水里,自然而然地发生了。
当然也有翻车的时候。有一回我自告奋勇要表演“关公巡城”,结果手一抖,茶汤洒了半桌子,场面一度十分尴尬。但没人嘲笑,反而七手八脚地帮我擦桌子,重新泡,那种不计较的温暖,比茶汤本身更让人觉得舒服。在这个四会茶课学习交流群里,我们好像都找到了一个能让内心安静下来的角落。
群里现在安静了,可能是因为大家工作越来越忙,也可能是因为有了新的社交方式。但那段围着茶桌的日子,已经成了我记忆里一块温润的印记。它告诉我,有些快乐很简单,不过就是找到一个能让你安心喝茶、畅快聊天的地方。那缕茶香,那些笑声,那份因为共同爱好而聚在一起的松弛感,一直留在了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