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化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街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1:28:53 来源:原创内容

车站后街的那些日常

说起怀化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很多人脑子里可能会冒出些神秘兮兮的画面。其实啊,这条被大家叫做“车站后街的小巷”的地方,没那么玄乎,它更像是这座城市一个朴素的缩影。每次从火车站出来,绕过那座庞大的建筑,钻进这条巷子,喧嚣就像被按了静音键,瞬间换了个世界。

巷子不宽,两边是些有些年头的楼房,墙皮斑驳的地方露出深浅不一的颜色,反倒有种时间的质感。晾衣竿从这边的窗户伸到那边,挂着的衣服在微风里轻轻晃荡,像是巷子独特的旗帜。下午四五点钟,阳光斜斜地切进来,把整条巷子染成暖黄色,这时候最热闹了。

卖菜阿姨的摊位就支在巷口,她记性好得很,张大爷家孙子爱吃嫩豆腐,李奶奶做红烧肉要带皮的五花,她都门儿清。两人讨价还价的声音不高不低,伴着自行车铃铛声,成了巷子固定的背景音。“今天这青菜水灵吧?刚从地里摘的”,她边说边利落地把菜装进塑料袋。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熟络,在大城市里倒是越来越稀罕了。

再往里走几步,是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理发店。老师傅的手艺是从父亲那里传下来的,用的还是那种老式推子。他不赶时髦,来的都是老街坊,往那张磨得发亮的皮椅上一坐,不用多说,师傅就知道该怎么剪。墙上挂着九十年代的挂历,镜框边插着些泛黄的照片,理个发的工夫,能听师傅讲完半条巷子的故事。

傍晚时分,家家窗口飘出饭菜香。叁楼的窗户里传出妈妈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吆喝声,二楼的阳台上,老人在给花草浇水。这些零零碎碎的日常,拼成了巷子最真实的样子。住在四楼的小王在深圳工作了叁年,每次回怀化,都要特意从这条巷子穿行而过。他说走过这里,闻见煤球炉子的味道,听见麻将牌的碰撞声,才真的感觉是到家了。

其实想想,这条怀化火车站后面的巷子,就像是个过渡地带——连着远方的站台,也系着家的门槛。旅人从这里散去,归客在这里驻足。它见过太多匆忙的背影,也记住不少重逢的笑容。车站后街的小巷不说什么大道理,它只是日复一日地在那里,用最平常的烟火气,安抚着每一个路过的人。

天色渐暗,巷口那盏路灯准时亮起,昏黄的光晕罩着青石板路。卖菜的收摊了,理发的送走最后一位客人,只有巷子深处的夜宵摊开始摆开阵势。生活在这里打了个转,又准备开启另一个篇章。站前广场上仍然人来人往,而这条小巷,依然保持着它自己的节奏,不紧不慢,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日与夜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