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溪100米内学生约,附近学生相约在贵溪
这几天,我手机聊天群里最热闹的话题,就是对于“贵溪100米内学生约”这事儿了。说实话,刚开始看到这个说法,我还愣了一下,心想这到底是什么新潮流?问了几个同学才弄明白,原来就是指咱们贵溪这附近的学生们,互相约着一起学习、运动或者干脆就是凑个热闹。
你发现没有?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周末的图书馆,要是去晚了,经常找不到连着的空座位。仔细一瞧,好多都是熟悉的面孔,不是一个年级的,就是住同个小区的。大家好像形成了一种默契,不用特意在群里喊,差不多的时间就都聚到那儿了。
不只在书本里,更在球场和公园
这种相约可不光是趴在桌子上学习。上周末下午,我路过家旁边的社区篮球场,里面那叫一个热火朝天。运球声、呼喊声、笑声混成一片,场上有好几拨人在打半场。我站着看了几分钟,就认出好几个是隔壁栋的学生。其中一个撩起衣角擦汗,边喘气边说:“我们这算不算是最积极的‘附近学生相约在贵溪’了?每周不打几次球,浑身都不自在。”
这话把我逗乐了。可不是嘛,这种相约特别自然,没什么压力。不像正式的班级活动,非得每个人都到场。这里就是你情我愿,有时间、有心情就来。有时候可能只是想出门透透气,走到这儿看见熟人了,自然而然就加入进去。
除了球场,河滨公园的那段步行道也成了热门地点。傍晚时分,叁叁两两的学生沿着河边一边散步一边聊天。聊的可能是今天课上那道难解的数学题,也可能是最近看的一部有趣电影。这种边走边说的交流,感觉比在教室里正儿八经地讨论要轻松多了,很多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同学,在这种环境下也能打开话匣子。
我有个表弟,今年刚上初一。他性格有点内向,开学快一个月了,在班里还没交到什么特别要好的朋友。他妈妈,也就是我姑姑,还挺着急的。结果前两周,表弟在小区楼下的乒乓球台那儿,遇到了同样刚搬来的一个同龄男孩。两人因为都喜欢打乒乓球,就这么认识了。现在一到周末,两人就约着打球,有时还会一起去书店逛逛。姑姑笑着说,这可真是“贵溪100米内学生约”带来的意外惊喜。
想想看,这种近距离的相约,之所以能流行起来,可能正是因为它符合了大家心里那种既想有伴儿,又不想跑太远的简单需求。现在的学习任务本来就不轻,如果再要坐很长时间的车去赴约,说实话,心里总会有点负担。但在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的范围内,找个同学一起做点事,就显得容易多了,几乎不需要什么额外的计划和准备。
当然啦,任何事都有另一面。也有家长会担心,孩子们聚在一起,万一光顾着玩,耽误了正事怎么办?我觉得吧,关键还是在于怎么引导。如果大家能互相督促,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小氛围,那效果可能比一个人闷头苦学要好得多。我就见过几个高叁的学长,他们固定每周叁和周六晚上,会一起去24小时自习室。用他们自己的话说,一个人学习容易犯困,几个人一起,有个学习的“气场”,效率反而更高。
回过头来看,“贵溪100米内学生约”这个说法,听起来或许有点正式,但它背后所代表的,其实是年轻人之间那种自发的、充满活力的联结方式。它让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的四十分钟,让友谊也不再只是下课十分钟的短暂交流。它像一张无形的网,把附近的我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。
也许明天,当你走在贵溪的某条街道上,看到几个学生聚在一起,他们可能是在讨论一个有趣的课题,也可能只是在分享一杯奶茶。无论他们在做什么,那种轻松、自然的相处状态,或许就是这个时代里,我们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的邻里时光之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