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汾火车站小巷子200元一次,附近类似价位体验
那天路过临汾火车站,听见两个大叔在出站口闲聊,说什么小巷子里有两百块一次的便宜住宿。我正好要等第二天清早的火车,心里盘算着:这价格倒是挺划算的,不如去碰碰运气。
顺着火车站围墙往西走,拐进一条窄巷子,电线杆上歪歪扭扭贴着几张手写广告。有个穿夹克的大姐蹲在屋檐下刷手机,看见我走过来就站起身:"找住处?咱家有热水有奥颈贵颈,一晚上八十。"我愣了一下,这比传闻中还便宜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巷子深处飘来油炸食物的香气,几个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坐在塑料凳上吃炒面。穿格子衫的老板娘边翻动锅铲边说:"我家叁楼还有空房,带独立卫浴的。"我注意到她围裙上沾着油渍,但灶台擦得锃亮。这条巷子就像个自成一体的小世界,五金店门口堆着脸盆衣架,便利店冰柜里摆满矿泉水,还有个挂着"行李寄存"纸牌的小卖部。
犹豫要不要住下时,遇见个戴安全帽的建筑工人。他指着巷尾的蓝招牌:"那家我常住,虽然旧点儿但干净。"跟着他绕过晾晒着床单的晾衣绳,看见个坐在藤椅上看电视的老爷子。老爷子推推老花镜:"单间六十,包月更便宜。"他脚边趴着的黄狗懒洋洋甩着尾巴。
最后选了家临街的旅馆,老板是个胖胖的中年人。他掏钥匙时笑呵呵地说:"咱们这儿虽然不像大酒店气派,但该有的都有。"墙皮有些剥落,但被褥确实带着阳光晒过的味道。窗外能看见火车站钟楼,夜幕下亮着温润的光。
深夜的对话
半夜下楼买泡面,遇见个长期租客蹲在门口吃西瓜。他说在附近工地干活,已经在这住了小半年。"攒下的钱都寄回老家盖房了。"他吐着西瓜籽笑了笑。便利店老板找零时递来颗薄荷糖:"这些年的旅客见多了,有打工的、学生、还有临时转车的。"
回到房间发现空调不太制冷,老板提着工具包就来修理。他满手油污地拧着螺丝:"有些客人嫌条件简陋,可这价格在火车站周边真找不着第二家。"确实,虽然设施简单,但热水很足,网络也顺畅。枕着火车经过的隆隆声入睡,反而有种奇异的踏实感。
第二天结账时,前台大姐正在教新来的服务员换被套。听见她们讨论要把窗帘换成遮光布料,说这样旅客白天能睡好些。巷口早餐摊的豆浆冒着热气,我看见昨晚那个建筑工人正往背包里塞馒头,准备去上工。
走出巷子前又回头看了眼。晨光里,几个老人坐在马扎上聊天,旅馆招牌在风中轻轻晃动。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,装着那么多为生活奔波的故事。或许这就是它存在的意义——给风尘仆仆的人一个歇脚的地方,让匆忙的旅途有片刻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