库尔勒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邻城低价情缘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9:00:48 来源:原创内容

库尔勒附近200块钱的爱情

这事儿说起来有点玄乎,是我在库尔勒隔壁那个小城听来的。咱就唠唠,你也别太当真,就当听个乐子。

那地方离库尔勒不远,开车个把小时就到。风沙比库尔勒还大点儿,街上也没那么热闹。老张就在那儿开了家小面馆,专卖拌面和烤包子。他这人吧,蔫儿了吧唧的,一天说不了十句话,心思全在那面团和羊肉上。

然后呢,有个女人,隔叁差五就来。也不固定时间,有时候是中午饭点,人最多的时候,她悄悄找个角落坐下;有时候又是下午叁四点,店里没啥人了,她才晃悠进来。每次都点一份最便宜的过油肉拌面,二十块。吃完也不多待,付了钱就走。

老张呢,也从不多问。但她一来,他给她那碗面里的肉,总好像比别人的多那么几片。这事儿吧,后厨的小徒弟看得真真儿的,偷偷跟我挤眉弄眼。

这么一来二去的,得有快一年了吧。直到有天,女人吃完没马上走,坐在那儿,手指头绕着头发丝儿,眼神飘忽着,像是下了好大决心。她走到柜台,声音跟蚊子似的:“老板,能…能借我两百块钱吗?家里有点急事。”

老张愣了一下,不是为这钱,是为这女人头一回跟他说这么多字。他没吭声,弯腰从柜台底下那个有点掉漆的铁盒子里,数出两张红票子,递了过去。女人接过钱,脸憋得通红,扔下一句“过阵子还你”,就小跑着出去了。

小徒弟凑过来:“师傅,你就不怕她跑了?”老张继续揉着他的面,头也没抬:“谁还没个难处。”

日子照旧过。女人果然没再来。街坊邻居偶尔谈起,都说老张这二百块钱,怕是打了水漂喽。小城里这种萍水相逢的事儿多了去了,今天还在,明天可能就奔着库尔勒或者更远的地方去了。

大概过了两个多月吧,一个风沙刮得人脸疼的傍晚,面馆快打烊了。老张正收拾着,门帘被掀开了。那个女人站在门口,裹着头巾,风尘仆仆的。她走到柜台前,从兜里掏出一沓钱,有零有整的,正好二百块,压在台面上。

“对不起,拖了这么久。”她声音还是有些轻,但稳当了不少。

老张看着那摞钱,没伸手拿,反而问了一句:“事儿…办妥了?”

女人点了点头。两人就这么站着,店里安静得能听见炉子封火的嗡嗡声。过了一会儿,女人像是自言自语,又像是说给老张听:“得走了,去南边,投奔个亲戚。”老张还是“嗯”了一声。

女人转身要走,老张突然开口:“等等。”他转身进了后厨,用塑料袋装了几个还温乎的烤包子,塞到她手里:“路上吃。”

女人看着他,眼圈有点红,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,撩开门帘,消失在昏黄的风沙里。从那以后,她再也没出现过。

这事儿后来就成了小城里的一个淡得快没影儿的传说。你说这是库尔勒附近200块钱的爱情吗?好像也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。它更像是一种默契,一种在贫瘠生活里,两个陌生人之间,用沉默和一份过油肉拌面建立起来的,极其廉价的信任和一点点说不清的挂念。

老张的面馆还开着,烤包子依旧卖得很好。偶尔有熟客拿这事儿打趣他,问他后不后悔。他只是擦着桌子,嘿嘿一笑。那二百块钱,他好像一直也没存进银行,就放在那个铁盒子里。这大概就是那段邻城低价情缘故事,留下的唯一实在的东西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