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青城小粉灯一条街,共青城霓虹小巷夜景
夜幕刚落下,我就拐进了这条挂着粉红色灯牌的小巷。说起来挺有意思,这条共青城小粉灯一条街,白天看着普普通通,可一到晚上,整条街就像换了张脸。
巷子不宽,两边都是些有些年头的居民楼。楼下开了各种小店,卖麻辣烫的、修电器的、做裁缝活的。可最打眼的,还是每家每户窗外挂着的那盏小粉灯。灯光不刺眼,柔柔和和的,把整条街照得朦朦胧胧。
灯光下的市井烟火
我站在巷口看了好久。你说怪不怪,同样是灯,白色的让人想赶紧回家干活,黄色的让人想坐下来吃饭,而这种粉色的光,反倒让人不急着走了。它就那么安静地亮着,不像商业区那些霓虹灯拼命闪烁,非要你掏钱不可。
往前走几步,闻到一阵香味。是路口那家卖烤红薯的大爷,他的推车旁也挂着一盏小粉灯。“这灯暖和,”大爷见我盯着看,笑呵呵地说,“晚上出来卖东西,挂个亮堂的灯,心里踏实。”他挑了个烤得流糖的红薯给我,热乎乎的。
再往里走,声音就多了起来。楼上传来小孩练琴的声音,断断续续的,不太熟练;隔壁网吧里,几个年轻人正热火朝天地打着游戏;理发店里,老师傅一边给客人剪头发,一边看着门口的小电视。这些声音和生活片段,都被那层粉色灯光柔化了,显得特别真实。
要说这条共青城霓虹小巷夜景最热闹的地方,还得是中间那段。好多年轻人在这里拍照,举着手机找角度。也难怪,这粉色的光打在脸上,皮肤显得特别好,根本不用加滤镜。有个女孩让我帮她拍张照,她说每次路过都要来这儿打卡,“这灯光有种说不出的味道,别的地方找不到。”
我慢慢走着看着,忽然觉得这条街挺有意思。它不像有些老街完全变成了景点,也不像那些新开发的商业街冷冰冰的。它就是在过日子,只不过恰好有了这些特别的小粉灯,让普通的夜晚变得不一样了。
转角处有家小书店还开着门,我推门进去。老板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,他说选在这里开店,就是喜欢晚上的灯光。“你看,”他指着窗外,“这光线下看书不伤眼睛,而且这条共青城小粉灯一条街到了晚上特别安静,适合读书。”
我在书店里翻了会儿书,出来时已经快十点了。巷子里的人少了许多,但那些小粉灯还亮着。它们安静地照着回家的路,照着还没收摊的小贩,照着几只流浪猫慢悠悠地走过。
往回走的路上,我又看了一眼这条巷子。突然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来这里了。在这个到处都在追求亮堂、追求效率的城市里,能有这么一处地方,用温柔的粉色灯光把节奏放慢,让人们喘口气,实在是难得。
快到巷口时,注意到一个细节——那些小粉灯并不是统一的粉红色,有的偏暖些,像樱花;有的淡些,近乎白色;还有的带着点橙调。这零零散散的区别,反倒让整条街的灯光层次丰富起来,比那种整齐划一的灯光好看多了。
走出巷子回到大街上,眼前突然变得亮堂堂的。白炽灯、尝贰顿屏、车灯,各种光线交织在一起。我回头又望了眼那条共青城霓虹小巷夜景,它安静地待在两个高大建筑的缝隙里,继续散发着它独有的、温柔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