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宁水磨工作室喝茶,普宁茶坊水磨房品茗
雨滴敲在工作室的老瓦片上,声音格外清脆。我推开那扇虚掩的木门,潮湿的空气里飘来一阵茶香——是熟悉的凤凰单丛。老师傅正蹲在水磨旁,不紧不慢地磨着新收的糙米,水车吱呀转动,米浆顺着石槽缓缓流淌。
“来得正好,水刚沸。”他头也不抬,往紫砂壶里投了把茶叶。这间屋子有些年头了,墙上还留着上世纪供销社时期的标语。水磨声、茶香、老物件,在这里奇妙地融为一体。
水磨转动间的茶香
老师傅把第一泡茶汤倒进陶杯,琥珀色的液体在昏黄灯光下漾着光。“很多人不理解,为什么偏要在磨坊里设茶席。”他抿了口茶,“你看那水磨,转一圈只要叁秒,可磨好一担米得两个时辰。喝茶不也是这样?急不得。”
我环顾四周,竹筛里晾着半干的茶叶,墙角堆着装茶的陶罐。最妙的是那方水磨,据说还是他祖父留下的。水流带着木轮周而复始,像极了潮汕人日复一日的生活节奏。
“现在满大街都是奶茶店,叁分钟做完一杯。”老师傅摇摇头,“但在这里,光是等水烧开就要一刻钟。有人说我们落伍,我倒觉得,有些味道就该慢慢来。”他往壶里续水时,动作稳得像在打一套太极拳。
茶汤里的时光印记
第二批客人进来时,带进了巷口的桂花香。这是对年轻情侣,女孩好奇地摸着石磨上的纹路。“这磨盘比我还老吧?”她咯咯笑着。
老师傅给他们泡了柜子里的珍藏。茶汤入口,男孩突然说:“这味道让我想起外婆家的天井。”是啊,老茶客常说,普宁水磨工作室喝茶的体验,总能让人想起些什么。也许是童年暑假,也许是某个久违的午后。
水车声里,时光仿佛慢了下来。女孩靠在男友肩上,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。他们没再拍照发朋友圈,只是安静地喝着。老师傅悄悄对我说:“你看,再着急的年轻人,到这里都会静下来。”
暮色渐浓时,雨停了。工作室亮起暖黄的灯,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那对情侣离开前,特意买了半斤茶叶。“下周末还来。”女孩说,“这里让人安心。”
老师傅送我出门时,巷子里的石板路泛着水光。他站在门框里,身后是仍在转动的水磨,和满屋茶香。“明天这个时候,”他笑了笑,“水还是这个温度,茶还是这个味道。”
我走在湿漉漉的巷子里,回味着刚才那杯茶。这大概就是普宁茶坊水磨房品茗最动人的地方——在什么都求快的年代,还有人固执地守着慢的滋味。水车转了一圈又一圈,就像日子,慢慢过,才过得出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