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州火车南站哪里有小巷子,附近小巷在哪个位置
初到南站有点懵
第一次从德州火车南站出来,说实话有点摸不着北。出站口人潮涌动,出租车排成长龙,公交车指示牌看得眼花。我拖着行李箱站在广场上,心里琢磨着,这附近会不会藏着些有意思的小巷子?不是那种大马路,而是能走走逛逛、有点生活气息的小弄堂。
有位穿着保安制服的大叔正巧路过,我赶忙上前打听。大叔挺热情,操着地道的德州口音说:“你往西边那个公交站台后面瞧,对,就那个有棵大槐树的路口拐进去。”顺着他指的方向望过去,确实能看到两栋楼之间有条不宽的通道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拖着箱子走过去,才发现这里别有一番天地。和叁站路外那个新建的商业区完全不同,这条巷子也就叁四米宽,两侧是有些年头的居民楼。下午四点多,已经有老人家坐在小板凳上择菜,几个小孩追着皮球跑来跑去。
再往里走,惊喜更多了。巷子深处藏着家剃头铺子,红色的转灯慢悠悠地转着;隔壁是家修鞋摊,老师傅正埋头给皮鞋换底;还有冒着热气的馒头店,刚出锅的馒头白白胖胖,五毛钱一个。这些在繁华大街上几乎绝迹的老行当,在这里活得挺好。
我在一个卖煎饼果子的小摊前停下脚步,摊主大姐动作麻利,面糊在铁板上一转就是个圆。等着煎饼的工夫,和她闲聊起来。大姐说在这条巷子做了十几年生意,来往的都是老街坊。“你要找德州火车南站附近小巷,算是问对地方了,”她翻着煎饼说,“这条还算宽的,往里面走还有更窄的,电动车都得慢慢过。”
巷弄之间的风景
果然如她所说,穿过这条稍宽的巷子,里面真是曲径通幽。有的巷子窄得只容两人并肩,晾衣杆从这边窗户伸到对面,挂着的衣服在微风里轻轻晃动。墙面虽然有些斑驳,但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,倒是别有风味。
最让我意外的是,在这些巷子的交汇处,偶尔会冒出个小广场,摆着几张石桌石凳。几个大爷正在下象棋,围观的人比下棋的还着急。旁边的小卖部门口,老板娘边看店边织毛衣,收音机里放着梆子戏。
走到这里,行李箱轮子的声音似乎都轻了许多。这些巷子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把生活的原汁原味输送到每个角落。和高铁站的现代气息相比,这里的时间仿佛走得慢了些。
藏在巷尾的美食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光次第亮起。我被一阵香味吸引,找到了一家没有招牌的羊汤馆。店里就四五张桌子,却坐满了人。点了一碗羊肉汤,配个烧饼,热乎乎地喝下去,整天的疲惫都消散了。
老板说,他这店开了二十多年,来的都是熟客。“德州火车南站哪里有小巷子,你可能得找一会儿,”他擦着桌子笑道,“但这些巷子里藏着的好吃的,可比大街上那些连锁店强多了。”这话我信,那份朴实的地道味道,确实不是标准化料理包能比的。
结账时我问老板,这么偏的位置,生意怎么还这么好。他神秘地笑笑:“酒香不怕巷子深嘛。”这话在理,好味道自己会说话。
夜幕下的巷弄
从羊汤馆出来,天已经完全黑了。巷子里的路灯昏黄,把影子拉得老长。居民楼的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光,能隐约听到电视声、炒菜声、孩子的笑声。
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人特地来寻找这些巷子。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,这样的角落保留着难得的生活质感。每扇门后面都是一个家的故事,每条巷子都承载着一段记忆。
往回走的路上,我又经过那棵大槐树。回头望去,巷子深处的点点灯火,像星星落在了人间。下次若有人问起德州火车南站附近小巷在哪个位置,我大概也能像那个保安大叔一样,准确地指个方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