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家港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附近区域俗称哨塔
张家港大学城附近有这么个地方,学生们私底下都叫它“炮楼”。这名儿听着挺特别的,对吧?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,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军事堡垒的样子,还纳闷大学城边上怎么会有这种建筑。
后来跟几个学长聊天才搞明白,原来是指几栋特别显眼的筒子楼。这些楼长得方方正正,楼层高,窗户密,从远处看确实有点像军事瞭望塔。学生们就给取了这个外号,一传十十传百,现在几乎没人不知道“炮楼”指哪儿了。
绰号背后的生活气息
有趣的是,就在离“炮楼”不远的地方,还有片区域被叫做“哨塔”。这名字怎么来的呢?我琢磨着,可能是因为那片有几栋楼稍微矮点儿,但位置更高,站在楼上能望见整个大学城的动静,就像哨兵站岗似的。
说实话,这些绰号比正经的地址好记多了。你要跟同学说“我在某某路某某号”,对方可能还得想半天。但要是说“我在炮楼下面那家奶茶店”,立马就清楚了。这些称呼已经融入了大家的日常交流,成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。
记得有次帮新生指路,我说“你往炮楼方向走,到第二个路口右转”,那学弟一下子就明白了。这种接地气的叫法,比导航软件上的官方地址来得亲切多了。
绰号承载的青春记忆
这些楼里藏着不少学生的回忆。楼下那几家小吃店,是熬夜复习后的深夜食堂;旁边的打印店,总在论文季排起长队。说到“炮楼”,大家想到的不是它的外形,而是那些赶作业的夜晚,那些和朋友在楼下畅谈的时光。
我有次在“哨塔”那边的自习室待到很晚,透过窗户能看到整个大学城的灯火。那一刻突然觉得,这些被我们起了外号的地方,其实见证了很多人的青春。它们不只是冰冷的建筑,更像是大学生活中的路标,指引着我们也陪伴着我们。
现在偶尔路过这些地方,还能看见新生们在这些楼之间穿梭。他们也在逐渐熟悉这些特别的称呼,然后在未来的某天,把这些地名和他们的故事一起,传递给下一届的同学。
或许这就是校园文化有趣的地方——它不需要官方认定,就这样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,成为一代代学生共同的记忆密码。当你听到有人提起“炮楼”或“哨塔”,会心一笑的那一刻,你就已经是这个故事的一部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