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郑约茶上课,新郑茶约学习交流
最近朋友圈里总能看到“新郑约茶上课”这样的活动邀请,刚开始我还纳闷,这到底是去喝茶还是去听课?直到上周末亲身参与了一次,才发现这种形式真的太有意思了。
那天我按照导航找到地方,是个藏在老街区里的茶室。推门进去,竹帘半卷,茶香袅袅,七八个人围坐在长桌旁,正在传看一块普洱茶饼。负责这次茶约学习交流的李老师招手让我坐下,顺手给我倒了杯刚泡好的凤凰单丛。“先喝口茶,咱们慢慢聊。”他笑着说。
泡茶就像交朋友
李老师拿起盖碗,边示范边讲解:“水温很关键,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温度。像现在泡的乌龙茶,就得用沸水,这样才能把香气逼出来。”他倒水的动作不紧不慢,手腕轻转,水流稳稳地注入杯中。“其实啊,泡茶就像交朋友,急不得。你得了解对方的脾气,掌握好火候,关系才能处得舒服。”
坐在我旁边的小王是第二次来参加新郑约茶上课了。他悄悄告诉我,上次学了绿茶知识后,他回家专门买了套茶具,现在周末都会泡茶给家人喝。“以前总觉得茶道高深莫测,其实掌握了基本方法,在家也能享受泡茶的乐趣。”
这时李老师开始讲起茶叶的存放,有个姑娘突然问:“我上次买的金骏眉,放在冰箱里怎么串味了?”大家都会心一笑,看来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。李老师耐心解释,红茶其实不需要低温保存,放在阴凉干燥处就行,反而放冰箱容易受潮吸味。
在轻松的氛围里,我们不仅学会了区分六大茶类,还亲手体验了如何温杯、投茶、闻香。每泡好一壶茶,大家就互相倒茶,交流感受。有人说这泡茶回甘明显,有人觉得香气层次丰富,这种互动让学习过程变得特别生动。
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,桌上的茶点已经吃完,壶里的茶也泡了十几道。临走时,李老师给每个人包了一小撮今天泡的茶叶,“回去照着刚才的方法再试试,水温记得要够”。
回家的路上,我忽然明白为什么新郑茶约学习交流能吸引这么多人。它把传统的茶文化从高高在上的神坛请了下来,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享受。不需要正襟危坐,不需要死记硬背,在品茶聊天中,那些知识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。
现在我也成了新郑约茶上课的常客,每次都能结识新朋友,学到新知识。有时候工作累了,就会想起那天李老师说的话:生活就像泡茶,掌握好节奏,才能品出真滋味。下次茶约,我打算带个朋友一起去,这么好的活动,应该让更多人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