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泉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鹿泉火车站后巷名称是什么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08:05:10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路过鹿泉火车站,忽然被一位拉着小推车的大爷叫住。“小伙子,打听个路呗?这火车站后头那条小胡同,就是卖早点特别多的那条,叫个啥名来着?”

我愣了一下。这条巷子我穿行过无数次,却从来没想过它到底叫什么。大爷的问题像一颗石子,在我心里漾开了涟漪。

那条没有名字的巷子

仔细想想,这条巷子确实挺特别的。它就在鹿泉火车站后面,窄窄的,勉强能容两辆电动车错身。清晨五六点,天还没完全亮,巷子就醒了。炸油条的香味混着豆腐脑的卤汁味儿,在潮湿的空气里飘荡。卖煎饼的大婶手法娴熟,面糊在铁板上一转就是一个圆;卖豆浆的老伯总会多问一句:“今天糖多一点还是少一点?”

我常去的那家烧饼铺,老板认得熟客,见我来了就笑:“老规矩?一个甜的,一个咸的?”接过热乎乎的烧饼,咬下去满口芝麻香,那滋味比许多大饭店的早点都来得实在。

可就是这样一条充满生活气息的巷子,居然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。本地人叫它“火车站后头那条街”,年轻人在地图上给它标记成“无名巷”,外卖小哥的订单上写着“火车站后巷”。大家似乎都习惯了它的无名状态。

名字真的那么重要吗

我尝试着问过几位摊主。修鞋的王师傅一边给鞋子上线,一边头也不抬地说:“叫啥不重要,大家知道我在这儿就行。”卖蔬菜的李大妈擦擦额头的汗:“都叫了十几年后巷了,改口还别扭呢。”

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住的老街区,每条巷子都有名字——幸福巷、光明里、建设路??那些名字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。而现在,这条巷子虽然没有名字,却依然热闹地活着。清晨的炊烟,傍晚的灯火,邻里间的寒暄,买卖时的讨价还价,这些日常的碎片,似乎比一个响亮的名字更重要。

有次下大雨,我没带伞,躲在一家店铺的屋檐下。老板娘看见了,硬是塞给我一把旧伞:“拿着吧,下次路过再还。”那把伞我后来还了,但那份温暖一直留着。这条巷子里的人,不太在意形式上的东西,更看重实实在在的情分。

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

后来我明白了,鹿泉火车站后面这条小巷子叫什么,对不同的人来说,答案是不一样的。对赶火车的人来说,它是“捷径”;对学生来说,它是“小吃街”;对老住户来说,它是“家的方向”。

如今再有人问起鹿泉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我会说:“你去看看就知道了。那条飘着饭香的、总是热热闹闹的巷子,就是它。”

或许有一天,这条巷子真的会有一个正式的名字。但无论叫什么,它在我心里,永远是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——清晨有热乎乎的烧饼,傍晚有亮堂堂的灯火,陌生人会互相点头微笑,买完菜的大妈会站在路边聊上半天。这些平凡的瞬间,让这条没有名字的巷子,成了这座城市最有温度的存在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