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平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幽深胡同中的150元情缘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13:11 来源:原创内容

我是在一个闷热的午后拐进这条巷子的。青石板路被雨水泡得发亮,墙头探出的叁角梅开得正艳,像是对这湿答答的天气最温柔的抵抗。巷子窄得很,两个人并肩走都得侧着身子。就在那棵老榕树下,我看见了她——阿婆摆了个小摊,卖的是手工编织的毛线娃娃。

“多少钱一个?”我蹲下来,捏了捏那个咧着嘴笑的向日葵娃娃。

阿婆推推老花镜,伸出叁根手指:“叁十。”她说话带着浓重的恩平口音,软软糯糯的,像刚蒸好的糯米糕。

一百五十块的故事

我正要掏钱,忽然瞥见摊子角落摆着个褪了色的铁皮盒子,上面用粉笔写着“150”。这价格在一堆二叁十块的小玩意里显得格外扎眼。盒子里躺着对旧布娃娃,男孩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,女孩系着快要褪成白色的红头绳。俩娃娃手拉着手,针脚密密匝匝的,倒是很结实。

“这俩怎么这么贵?”我忍不住问。

阿婆的眼睛忽然就亮了。她小心翼翼地把娃娃捧出来,用袖口轻轻擦了擦并不存在的灰尘。“这是非卖品,”她顿了顿,像是想起了什么特别久远的事,“是给我家老头子做的。” ?

原来叁十年前,阿婆和老伴就是在这条巷子认识的。那时她还是个梳着长辫子的姑娘,每天傍晚都会抱着课本从巷子这头走到那头。而他总是靠在榕树下,假装看报纸,其实报纸都拿反了。

“第一次约会,他请我吃了碗云吞面。”阿婆笑起来,眼角的皱纹像绽放的菊花,“加了两份云吞,花了叁块钱。后来他说,那是他攒了一个礼拜的零花钱。”

就这样,叁块钱的云吞面,五毛钱的冰棍,两块钱的电影票……他们的恋爱,都是在这些细碎的开销里慢慢积攒起来的。最贵的一次,是他生日那天,她偷偷买了毛线,照着俩人的模样做了这对娃娃。

“毛线花了八块,填充棉叁块,扣子是从旧衣服上拆下来的。”阿婆掰着手指头算,“总共十一块。他说这是他收过最贵的礼物,非要给我钱,我就随口说了个一百五。”

那时候的一百五十块,相当于他两个月的工资。可他真的就开始攒钱,每天早上多走两站路去上班,中午带饭不吃食堂,烟也戒了。攒了整整叁个月,到底把那一百五十块塞到了她手里。

铁盒里的时光

“后来呢?”我听得入了神,连巷子里的蝉鸣都远了。

“后来啊,”阿婆摩挲着娃娃褪色的衣裳,“我们就用这一百五十块买了对婚戒,剩下的钱在巷口那家照相馆拍了结婚照。”她说这话时,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无名指上那枚已经磨得发亮的金戒指。

我忽然明白为什么这对娃娃要标价一百五了。这不是商品,是她青春的全部标价,是那个年代最奢侈的浪漫。现在随便吃顿饭都不止这个数,可那份小心翼翼的喜欢,那份愿意为一个人省吃俭用叁个月的心意,却再也买不到了。

夕阳西斜的时候,我买下了那个向日葵娃娃。阿婆执意要送我个装娃娃的布袋,也是手工缝的,针脚又密又匀。走出巷子前我回头望,她正小心翼翼地把那对娃娃放回铁皮盒子,动作轻柔得像在安置整个青春。

巷子深处飘来晚饭的香味,谁家孩子在哭,谁家的电视开着很大声。这条普通的巷子,因为一个一百五十块的故事,突然就变得不一样了。原来最动人的爱情,不一定非要轰轰烈烈,它就藏在这些寻常巷陌里,藏在那些被岁月打磨得发亮的旧物件里。

晚风吹过巷口,带着栀子花的香气。我忽然想,也许哪天我该再来一次,不是来买娃娃,就是想听听那些藏在针脚里的,对于恩平小巷子里150的爱情的更多故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