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门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叁小时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21:27:04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。荆门有个初中生,为了一通叁小时的电话,掏出了八百块钱。我当时第一反应是,这孩子是不是被骗了?要么就是家里有矿?等了解完前因后果,心里头更不是滋味了。

小军(化名)在荆门一所中学念初二,性格挺内向的。他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,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面。那八百块,是他省吃俭用大半年才攒下来的压岁钱和早饭钱。他买的是什么?是一款手机游戏里的限量皮肤。卖家的广告语特别诱人:“最后一个,秒发货”,小军怕错过,想都没想就点了购买。

这通电话背后藏着什么

付完款,卖家却迟迟不发货。小军急了,在平台上连着发消息。对方爱搭不理,最后甩过来一个手机号,说“电话里说清楚”。这一通,就打了叁个小时。电话那头的人巧舌如簧,一会儿说系统卡单,需要再转两百解冻;一会儿说仓库没货,推荐更贵的款式。小军被绕得晕头转向,卡里剩下的几十块生活费也转了过去。直到手机欠费停机,他才愣愣地放下发烫的手机,意识到那八百块和叁小时,换来了一场空。

这事儿在班上悄悄传开了。有同学笑他傻,也有人替他抱不平。班主任张老师发现小军上课老是走神,私下找他聊了聊。孩子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:“我就是想买个皮肤,在游戏里好看点……同学们都有。”张老师叹了口气,这孩子平时太 quiet 了,在现实里找不到朋友,只能在虚拟世界里找存在感。

小军的父母知道后,在电话里把他狠狠骂了一顿。可骂完了,母亲在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,最后带着哭腔说:“妈明年不出去了,在家陪你。”这句话,比任何责备都让小军难受。

类似这种学生高价通话的事情,近几年真不算少。有些孩子是为了追星,花钱参加偶像的线上聊天会;有些是陷入电信诈骗的圈套,被假冒的客服一步步套走父母的血汗钱。智能手表、学习机,这些本该帮助学习的工具,有时反而成了漏洞。孩子们的世界看似简单,其实里头藏着我们大人容易忽视的孤独和渴望。

隔壁班李老师的做法挺有意思。他没收学生手机,而是在班里搞了个“心情树洞”笔记本,让学生匿名写烦恼。结果发现,好多孩子都写着“爸妈只顾看手机”、“周末一个人在家没意思”。你看,孩子们缺的不是说教,是倾听。

现在小军的手机被换成了只能接打电话的老年机。他妈妈真从外地回来了,在超市找了份收银的工作。有时放学,能看到母子俩一起走路回家,小军手里拎着菜,和妈妈说着学校的事。那个画面,比任何昂贵的皮肤都来得温暖。

那八百元和叁小时,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成长路上的一些沟坎。有些代价,确实挺沉重的。但若能因此让一个家庭重新走近,让一个孩子被真正看见,或许也不算全然的坏事。路上的坑洼难免,关键是掉进去后,能有人伸手拉一把,然后一起继续往前走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