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西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小巷深处二百元的温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6:54:02 来源:原创内容

巷口卖豆浆的王阿姨常说,这条巷子啊,比人活得明白。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头探出的石榴花年年开得没心没肺。

我第一次遇见他们,是在一个飘着煤炉味的清晨。男人推着叁轮车,女人坐在车斗里,膝盖上盖着褪色的毯子。车上堆着废旧纸板,像座移动的小山。女人从怀里掏出铝饭盒,两人就着咸菜啃馒头,手指冻得通红,却互相推让着唯一的水煮蛋。

那两百块钱的故事

修鞋的老张告诉我,这对夫妻在巷尾住了十几年。男人叫大山,原本在工地扎钢筋,后来摔伤了腰。女人叫小禾,在制衣厂踩缝纫机,手指经常缠着创可贴。他们最艰难的那年冬天,大山揣着仅有的两百块钱在巷子里转了叁圈——那是要给孩子交课外辅导费的钱。最后他买了二斤五花肉,一袋面粉,还有小禾念叨很久的护手霜。那天晚上,一家人包了顿饺子,小禾涂着新护手霜,灯光下笑得特别亮。

“两百块钱能干啥呀?”我忍不住问。老张敲着鞋掌,眼睛眯成缝:“能买半个月的踏实觉,能换一个人继续往前走的劲儿。这巷子里的日子,不就是靠这些撑着的么?”

后来我常见到小禾在路灯下等大山回来。她手里总攥着什么东西,有时是捂在怀里的烤红薯,有时是刚织好的毛线手套。有回下雨,我看见她快步迎上去,把塑料袋盖在大山捡的纸板上,自己淋湿了半边肩膀。两人推着车慢慢走远,背影挨得很近,像巷子墙壁上那些分不开的藤蔓。

春天的时候,他们家阳台上多了几盆月季。小禾浇水时哼着歌,大山在旁边修修补补。有次我听见他说:“等这批纸板卖了,给你换那台带烘干的洗衣机。”小禾甩甩手:“烘干功能费电,不如太阳晒得香。”

巷子里的邻居都愿意把纸板留给他们。杂货店老板娘总会特意把纸箱压平整,水果摊主见到他们就往车斗里塞几个品相不好的苹果。这种默契从未说破,就像巷子深处那口老井,沉默地滋养着这里的生活。

昨晚我又看见他们。叁轮车停在巷子中段,两人靠在墙边分食一碗豆腐脑。小禾突然指着墙头:“石榴结果子了。”大山凑近看了看:“有叁个呢,等熟了你摘最红的那个。”夜色渐浓,巷子里的窗户次第亮起灯光,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
今早经过修鞋摊,老张正给大山的劳动鞋换底。鞋底磨得只剩薄薄一层,老张垫了块特别厚的轮胎胶。“得让他们多走段路。”他像是自言自语,又像是说给巷子听。不远处,石榴果真挂在了枝头,青涩的果实藏在叶片后面,等着秋天的太阳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