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票500元一晚的同城约茶,北票同城约茶500元一次
最近朋友圈里总能看到“北票500元一晚的同城约茶”这样的消息,刷着刷着心里就犯嘀咕: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说实在的,第一次看到“北票同城约茶500元一次”这种标题时,我还真以为是新开的茶室在做促销。
隔壁老张上周在烧烤摊喝酒时就提过这茬。他压低声音说,现在有些聊天群里整天发这种信息,明明写着约茶,可仔细一问,压根不是那么回事。他说有天晚上好奇加了联系方式,对方开门见山就问要什么服务,根本不说茶叶种类。
藏在暗处的生意
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在城南区的那次经历。那天加班到深夜,打车回家时和司机闲聊,他说最近半夜总在几个酒店门口接到单独出行的年轻女子。“怪就怪在,她们上车后都要对着镜子补妆,身上香水味浓得很。”司机说着摇了摇头,“后来听同行说,这都是去‘约茶’的。”
说实话,这种“北票500元一晚的同城约茶”的套路现在还真不少见。表面上看是在推广茶文化,实际上到底在做什么,明眼人一看就懂。我有个在酒店工作的表弟说过,他们前台现在最头疼的就是接到“送茶叶”的订单,每次都要多个心眼。
前两天在菜市场碰到社区民警小李,他正挨家挨户做防诈骗宣传。聊起这事,他眉头就皱起来了:“现在这些暗语更新得快,今天叫约茶,明天可能就叫品咖啡了。但万变不离其宗,都是用看似正常的行为打掩护。”
其实想想也挺无奈的。正经的茶室我去过不少,一壶好茶配上精致的茶点,慢慢品上一下午,也就两叁百块钱。哪会像这样直接把“北票同城约茶500元一次”标成价码?这不明摆着有问题嘛。
晚上和媳妇说起这个现象,她倒是挺淡定:“这有什么难理解的?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呗。现在查得严,这些人不得不想着法子换说法。”说完她又提醒我,以后看到这种消息直接划走,别好奇心太重。
昨天路过城北那家新开的茶艺馆,玻璃窗上明码标价:乌龙茶68元一位,包厢费每小时50元。这才对嘛!正经做生意就该这样光明正大。我在那坐了会儿,看到不少年轻人是真的来学习茶道的,还有个阿姨在认真记笔记,说要回家给老伴泡茶喝。
其实说到喝茶,咱们北票人向来有喝茶的习惯。小时候总见爷爷拿着搪瓷缸,抓把茉莉花茶能喝一整天。现在生活好了,年轻人开始追求更精致的茶道,这本来是件好事。可偏偏有人要把这么雅致的事情,弄得乌烟瘴气。
今天早上看本地新闻,说警方最近又查处了几个以“约茶”为名的窝点。报道里提到,这些场所通常用“北票500元一晚的同城约茶”这样的暗语招揽客人,实际上从事的是违法活动。看来,这个问题已经引起重视了。
说到这儿,我倒想给茶室老板们提个建议。既然现在有人对“约茶”这个词产生误解,不如在宣传时更明确些。比如直接写上“专业茶艺师指导”、“正宗武夷岩茶品尝”,这样既清晰又大气,还能吸引真正爱茶的人。
记得去年去杭州出差,住在西湖边的一家茶舍。那位六十多岁的老师傅泡茶时,每个动作都透着虔诚。他说:“茶如人生,急不得,也假不得。”现在想起这句话,觉得特别在理。要是把喝茶这么纯粹的事情都弄得复杂了,那可真没意思。
或许再过段时间,等这阵风头过去,“北票同城约茶500元一次”这种说法就会消失吧。毕竟真正的好茶,从来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来招揽客人。而那些打着喝茶旗号做别的事的,终究也长久不了。
今晚决定泡壶茶,就用的姥爷留下的那个紫砂壶。茶叶在开水里慢慢舒展的样子,看着就让人心安。这才是喝茶该有的样子,简单,纯粹,不掺半点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