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川品茶上课微信,汉川茶艺学习交流
最近总听朋友念叨“汉川品茶上课微信”这个群,说是能学茶艺还能交到不少同好。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扫码进去,没想到还真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。
群主是位戴黑框眼镜的茶艺师,大家都喊他陈老师。进群第一天他就发了段语音:“咱们这儿不搞虚的,周三晚上七点半准时开课,从怎么选水温开始讲。” 声音温温润润的,像刚沏好的龙井。我盯着手机愣了下——原以为就是随便聊聊,没想到这么正经。
第一次线上课差点闹笑话
那天提前十分钟进群,发现已经有两百多人在线等着。陈老师先让大家拍手边的茶杯,看见有人用纸杯泡龙井,他赶紧喊停:“哎呦这位同学,纸杯有味道,可惜了好茶叶!” 接着教怎么看茶叶沉浮状态,说叶片舒展开像跳舞才是泡到位了。我对着玻璃杯里的碧螺春看了又看,突然发现以前那都不叫喝茶,只能算解渴。
最有趣的是实操环节。陈老师让准备两个盖碗对比冲泡,我手忙脚乱地把茶具摆满餐桌。讲到注水手法时他特别认真:“手腕要这样悬着转圈,让茶叶在水里翻起来。” 隔壁邻居正好来借东西,看见我对着手机屏幕比划,还以为在学什么新手艺。
课后大家在群里晒自己泡的茶汤,有个阿姨拍了橙红透亮的茶汤照片,得意地说按老师教的果然不出涩味。陈老师回了个竖大拇指的表情:“李姐这杯滇红可以打九十分!” 那股热乎劲儿,跟街坊邻居在茶馆唠嗑没什么两样。
茶香里的烟火气
随着汉川茶艺学习交流的深入,群里渐渐有了生活气息。周末常有人发起线下茶会,上周六在江边茶馆那次,穿蓝布衫的王阿姨带来自制茶点,桂花糕配正山小种意外地很搭。几个年轻人刚开始还拘谨,叁泡茶下肚也开始聊工作趣事。穿格子衬衫的小张说,他通过这个群认识了现在合作的茶具供应商,这话引得大家都笑起来。
有回陈老师讲到凌晨叁点还在回复消息,他说看到有人深夜提问茶叶保存方法,怕隔夜回复会影响茶叶品质。这种较真劲儿反而让人安心,毕竟现在肯为这点小事熬夜的人不多了。
昨天群里新来了位台湾茶农,发了几段阿里山茶园的视频。翠绿梯田缭绕着晨雾,采茶阿姨的手指在嫩芽间翻飞。陈老师趁机给我们科普不同海拔茶叶的特点,说下次找机会搞次两岸茶艺连线。这话让群里瞬间沸腾,消息刷了整整叁屏。
现在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周叁晚上的课。昨天试着按新学的凤凰叁点头给父母敬茶,我爸盯着茶汤看了好久,说这杯和平常味道不太一样。其实手法还生疏,但可能因为注入了心意,普通的茶叶也喝出了别样滋味。茶艺这东西,说到底还是人与人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