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齐哈尔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齐齐哈尔火车站后巷名称
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
前几天,有个外地朋友突然在微信上问我:“哎,你们齐齐哈尔火车站后面,那条小巷子叫什么名儿来着?”我盯着屏幕愣了一下,手指停在键盘上,半天没敲出一个字。这可真把我问住了。
你说奇怪不?我在齐市生活了这么多年,火车站前那条大马路——站前大街,我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。可这火车站后面…...我好像还真没太留意过。印象里,那是一片挺热闹的地方,有小吃摊,有小旅馆,人来人往的,可你要我精准地说出那条主要巷道的官方大名,我脑子里还真是一片模糊。大家平时指路,多半就说“火车站后身那儿”,或者“出站往右拐,后面那条街”,好像从来没人在乎过它到底叫什么。
这种感觉挺微妙的。一个你自以为熟悉的地方,突然被问到一个最基础的细节,反而答不上来了。就像你天天见面的老邻居,猛地一想,还真不确定他全名到底叫啥。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,促使我决定,干脆亲自去弄个明白。
到现场去找答案
趁着周末有空,我溜达着就去了火车站。绕过宏伟的站前广场,走到建筑的侧面,景象一下子就变了。这里没有广场那种开阔和规整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接地气的、乱糟糟的生活气息。
拉着行李箱的旅客,提着刚买的热乎包子的市民,还有吆喝着“住宿不”的旅店老板,把这条不宽的巷子填得满满当当。我抬头四处张望,寻找路牌。果然,在巷子口立着一个蓝色的牌子,上面清晰地写着叁个字:铁安胡同。
“哦——原来是叫这个名儿!”我恍然大悟,心里那份小小的谜团总算解开了。这个名字起得还挺有意思,“铁”字,自然离不开旁边的火车站;“安”字,大概寄托了对出行平安的美好愿望吧。这么一想,这名字还挺贴切的。
我顺着铁安胡同往里走。这条路不长,但内容可真不少。左手边是几家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宾馆,价格牌就立在门口,字体醒目。右手边则聚集着不少小吃店,蒸包子的热气、烤冷面的香味混在一起,直往鼻子里钻。再往里走,还能看到一些卖特产的小店,红肠、蘑菇什么的,显然是做游客生意的。
这里和站前大街仿佛是两个世界。前面是齐齐哈尔对外的门面,光鲜亮丽,车水马龙;后面则是它更真实的里子,满足着人们最实际的需求——吃一口饭,歇一下脚,买点东西。没那么整齐,却充满了活生生的烟火气。
我问了一个卖煮玉米的大姐:“大姐,这巷子是不是就叫铁安胡同啊?”大姐一边给顾客找钱,头也不抬地回我:“对啊,就这名儿。咋了,找不着地方了?”我笑着摇摇头。看来,对于他们这些常年在此做生意的人来说,齐齐哈尔火车站后巷名称就是铁安胡同,这是再自然不过的常识,根本不算个问题。
名字背后的风景
弄清楚了齐齐哈尔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我心里那点较真儿的劲儿算是过去了。但这一趟没白来,我好像重新认识了这块地方。它不仅仅是一条服务于火车站的功能性的巷子,更像是一个小型的舞台,上演着各式各样的人生片段。
有刚下火车、拖着大包小裹、脸上带着疲惫和期待的年轻人;有在熟食店门口,用地道东北话拉着家常的老街坊;还有像我一样,没事闲逛,试图从熟悉城市里发现点新故事的本地人。这条巷子默默地容纳了所有这一切。
所以下次,如果再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,我肯定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:“叫铁安胡同。”我可能还会多补充一句:“那儿挺有意思的,有空可以去转转,感受一下。”一个地名,当你知道了它的故事,它在你心里就不再是冷冰冰的几个字了。它变成了一段记忆,一种温度,成了你对这座城市理解中,一个更生动、更具体的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