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100一晚同城约茶,洛阳百元住宿品茶相约
最近朋友圈总有人在聊洛阳100一晚同城约茶的事儿,说是在老城区能找到百来块住一晚的客栈,还能顺便约着喝喝茶。这价格在旅游城市可真少见,我琢磨着该不会是那种简陋的招待所吧?可照片发过来一看,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,房间里还摆着整套茶具,倒是挺像那么回事。
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上周我也去体验了一把。客栈掌柜是个扎马尾辫的姑娘,正在院子里焙火煮水。听说我想喝茶,她直接把茶海搬到石榴树下的石桌上:“咱们这儿住客都能免费品茶,昨天刚到的信阳毛尖。”
百元住宿藏着什么门道
趁着泡茶的工夫,我跟掌柜聊起来。原来这片客栈多是自家祖宅改造的,省去了大笔租金。说着她指向屋檐下的雕花木窗:“这些老物件擦洗擦洗就能用,比宾馆的标准化装修有味道多了。”茶汤在白瓷杯里泛着嫩绿,她笑着补充:“您别嫌便宜,我们靠的是住客带朋友来喝茶买茶叶呢。”
隔壁桌几个年轻人正在翻旅游攻略,他们告诉我这种洛阳百元住宿品茶相约的模式现在挺流行。既解决了住宿问题,又找到了喝茶聊天的好去处。穿汉服的小姑娘晃着手机说:“我在小红书刷到这家店,从应天门走过来才十分钟。”
暮色渐浓时,客栈亮起绢布灯笼。叁五个茶客围着枣木茶台,传看着掌柜收藏的宋代茶盏。穿亚麻衫的北京大哥抿着茶汤点头:“这可比酒吧清静多了。”窗外飘来隔壁厨房的葱花香,混合着茶香,竟有种回到老洛阳的错觉。
第二天结账时,掌柜包了两罐茶叶让我带上。看着账单上实实在在的100元房费,我突然理解这种经营模式的妙处——用茶文化留住客人,比单纯做住宿更能打动人心。胡同口卖浆面条的大爷听说我住这儿,竖着大拇指说:“这条巷子七八家这样的茶馆客栈,咱们老街坊都爱去坐坐。”
回程的动车上看手机相册,最多的就是各种茶汤的特写。朋友在微信里问值不值得去,我回复了客栈定位:“要是想找个又能住又能喝茶的地方,这儿确实不错。”列车穿过隧道时,突然想起还没问掌柜春天有没有牡丹花茶,看来得找时间再去一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