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州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子茶香课堂体验
听说青州有所学校把茶台搬进了教室,这事儿可真新鲜。上课还能正大光明地喝茶?刚开始我都不敢信,直到亲眼看见学生们端着茶壶在课间走动,那股子认真劲儿,跟做化学实验似的。
走廊里飘着龙井的豆香气,教室里隐约能闻到岩茶的炭火香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告诉我,他们班每周都有两节茶文化课。“起初觉得就是泡叶子喝水,现在才发现连水温都有讲究。”他边说边比划,“绿茶八十度,红茶要滚烫,乌龙茶得用功夫泡法……”那神情,俨然是个小茶艺师了。
茶香里的学问
你可能会问,这不耽误学习吗?我也有过这疑问。但语文老师李老师笑着翻开课本:“讲《红楼梦》里的栊翠庵品茶,孩子们直接就能联想‘分茶’的手法;学陆游的‘晴窗细乳戏分茶’,他们立刻明白什么是‘茶百戏’。”她指着教室里正在进行的青州学生品茶活动说,自从有了这个环节,连最坐不住的学生都能安静地完成一整套茶艺流程。
坐在窗边的女生小陈给我看了她的观察笔记。她记录着同一款茶叶在不同季节的变化:“春天喝到的是青草香,夏天却带着花香,老师说这是因为制作工艺的微调。”她眨眨眼,“我现在能品出叁种不同产地的龙井了,虽然还说不清楚具体差别,但舌头记住了那种感觉。”
数学老师更是别出心裁——用茶汤浓度讲函数曲线,用投茶量教比例公式。教室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:这边小组在争论泡茶时间与口感的关系,那边几个同学围着一饼普洱讨论陈化年份。这学子茶香课堂体验,把枯燥的知识都泡出了滋味。
茶香课堂最动人的,是它悄悄改变着同学之间的关系。课间十分钟,经常能看到叁五学生凑在一起品鉴各自带来的茶叶。班长小刘说:“以前讨论问题就是对着作业本,现在一边喝茶一边聊,思路反而更开阔了。”有个男生不好意思地承认,通过一起品茶,他和同桌两年没说过话的女生终于找到了共同话题。
更让我惊讶的是,这些年轻人把喝茶喝出了新花样。他们用当地蜜桃配乌龙茶,拿桂花熏绿茶,还搞起了“茶叶盲品会”。虽然老师们说这些创新不一定符合传统茶道,但看着他们认真记录每种搭配的口感,谁又忍心打断呢?
放学铃声响起,学生们不急着收拾书包,而是慢条斯理地分完最后一泡茶。金色的夕阳透过玻璃窗,洒在那些青花瓷杯上。我想,很多年后,这些青州学生大概还会记得教室里的茶香,记得那些在茶汤里慢慢沉淀的时光。这独特的学子茶香课堂体验,仿佛给青春加了一道温柔的滤镜,让成长变得像好茶一样,余味悠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