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禹州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
要说最近禹州茶圈里什么最热闹,那肯定是这两家新冒出来的地方——禹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和它隔壁的禹州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。路过他们门口总能看到里面灯火通明,隔着玻璃窗能瞧见桌上一溜儿白瓷茶盏,蒸腾的热气里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
那天我刚巧碰见常去买茶的张掌柜,他正提着个紫砂罐从工作室出来。“您也来参加评选?”我好奇地凑上前。老张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深了几分:“可不是嘛!咱们这儿的茶农以前都是各自为战,现在可算有个正经平台了。”他打开罐子让我闻了闻,一股清雅的兰花香扑面而来,“这是我家茶园今年头采的毛峰,就指望能在禹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拿个好名次。”
茶香里的较量
进门时正赶上第叁轮品鉴。长条茶席边坐着五位评委,有位穿棉麻衫的老师傅特别引人注目,他每尝一道茶都要闭上眼睛半晌,手指在桌上轻轻叩着节拍。轮到老张的茶叶时,我看见他眉头微微动了动。
“这个茶...”老师傅缓缓放下茶盏,“初闻是兰花香,入口后居然转成了蜜香。”他转头问旁边记录的助理,“这是哪家茶山的?”听到是老张家的茶园,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“那片山地势向阳,土壤含矿物质多,难怪能有这样的层次感。”
隔壁工作坊更是热闹,二十多位茶友围坐成圈,每人面前都摆着叁只编号的茶碗。我在门口张望时,被个热情的大姐拉了进去:“来得正好,帮我们尝尝这叁款哪个最好?”
左手边那杯汤色清亮,喝起来鲜爽甘醇;中间的味道醇厚,带点儿果仁香;最右边那杯却让人意外——刚入口平平无奇,回过味来却满口生津。我正琢磨着,旁边的大哥咂咂嘴说:“要我说啊,这第叁杯像极了我小时候喝过的野茶味道。”
这话引得大家都凑过来细品,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。有人说这茶后劲足,有人说香气特别,还有人打听是哪家茶园的品种。这种热火朝天的场面,在以前的茶圈里可真不常见。
茶农老李告诉我,他家的茶叶去年在工作室拿了银奖后,价格涨了叁成还不止。“关键是找到了懂茶的人,”他摸着脑袋笑得憨厚,“以前好茶藏在深山里,现在有了禹州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这样的地方,咱们的茶叶也能见见世面了。”
天色渐晚时,我看见几位评委还在激烈讨论。穿棉麻衫的老师傅捧着茶杯站在窗前,望着外面渐亮的灯火:“咱们禹州的好茶,是时候让更多人知道了。”茶香在暮色里愈发浓郁,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山与水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