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山耍女娃,乳山看女娃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4:07:49 来源:原创内容

清晨的乳山海滩,海风带着咸腥味轻轻拂过,几个当地女孩正赤脚在退潮的沙滩上拾贝。她们弯腰时的马尾辫在阳光下甩出晶亮的水珠,笑声像海浪般此起彼伏。这就是乳山耍女娃最寻常的画面——在海边长大的姑娘们,天生就懂得如何与大海嬉戏。

往银滩方向走,会遇到提着小桶挖蛤蜊的姑娘。她们光脚踩在泥沙里,脚趾陷进温软的沙土中,突然弯腰一掏,手里就多了个扑腾的花蛤。有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特别机灵,看我站在旁边看了好久,仰头说:"叔叔你看,蛤蜊在吐水泡哩!"她把手掌摊开,那只蛤蜊果然在微微开合,喷出细小的水柱。

潮间带的舞蹈

午后退潮时,礁石区露出大片湿漉漉的岩壁。叁个穿防水裤的姑娘正在石头上刮海蛎子。年纪稍大的那个教我辨认:"附在石头上的要选边缘整齐的,用手一掰,喏,你看这肉多肥。"她利落地用铁钩撬开牡蛎壳,乳白的肉质在阳光下微微颤动。另一个姑娘接话:"俺奶奶说,以前这活计都是女人做,男人出海打渔,我们在岸边赶海。"她们说话时手上不停,刮下的海蛎子准确落入腰间的竹篓。

有个戴遮阳帽的姑娘特别爱笑。她给我看刚抓到的海星,那小家伙在她掌心慢慢蜷缩起来。"小时候总觉得海星是星星掉进海里变的,"她眼睛弯成月牙,"现在带游客赶海,还是忍不住把这个传说讲给他们听。"这时浪花涌上来,她敏捷地跳过水洼,裤脚还是溅湿了,却浑不在意地继续在礁石间跳跃。

沿着海岸线往南走,沙滩上出现几个放风筝的少女。她们牵着线在浅滩奔跑,风筝是当地特色的布艺海鸥,随着海风越飞越高。有个穿红裙子的姑娘跑得太急,拖鞋被浪卷走了,同伴们笑着帮她去追。最后那只蓝色的拖鞋在二十米外的浪花里浮沉,被一个高个姑娘用长树枝够了下来。

路过养殖区时,遇见两个正在整理浮球的姑娘。她们把缠着海藻的浮球逐个清洗,动作熟练得像在跳舞。"这些活计看着简单,其实要懂潮水。"短发的姑娘抹了把汗,"初一十五大潮时最忙,但收获也最多。"她指着远处漂浮的养殖网箱说,家里养了叁年牡蛎,今年终于赶上好价钱。

黄昏时分,渔港开始热闹起来。有个姑娘在码头帮父亲整理刚上岸的渔获,她把不同种类的鱼分拣到不同的泡沫箱里,手指灵活得像在弹钢琴。"这是黑鱼,这是黄鱼,那个花纹漂亮的是石斑..."她边说边把太小的鱼苗挑出来放回海里,"这些还没长大呢,让它们再长两年。"夕阳把她的侧脸镀成金色,发梢沾着的鱼鳞闪着细碎的光。

回到银滩时,正赶上日落。几个姑娘坐在礁石上看夕阳,海面被染成金红色。有个抱着吉他的姑娘轻轻哼起当地民歌,调子悠长得像海浪。她唱的是对于等待的渔歌,每句结尾都带着海风般的颤音。同伴们安静地听着,有人随手拾起沙滩上的贝壳,合着节拍轻轻敲击。

夜幕降临时,海岸线的灯火次第亮起。大排档开始飘出烤海鲜的香气,有个帮母亲照看摊位的姑娘正在给客人推荐今天的特色:"蛏子都是下午刚挖的,用蒜蓉烤最香。"她系着印有海浪图案的围裙,动作麻利地往烤架上铺冰块。当客人问起哪种海螺最好吃时,她俏皮地眨眨眼:"当然是会唱歌的螺,煮好后对着螺口能听见海浪声呢。"

离开乳山前,我又去了次清晨的海滩。潮水刚退,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依然在老地方挖蛤蜊。看见我来了,她兴奋地跑过来,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塞到我手里——是枚乳白色的心形贝壳,边缘带着淡淡的粉色。"这是幸运贝,"她认真地说,"奶奶说捡到的人会再回乳山看女娃。"我低头看掌心的贝壳,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不远千里而来,或许就是为了找寻这份海边生长出的,最质朴的感动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