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场子不限次喝茶,莫高茶座畅饮无限制
沙海中的那盏茶
你说在敦煌这种地方,最舒服的是啥时候?要我说啊,就是下午叁四点,太阳没那么毒了,随便钻进个场子,找个阴凉地儿一坐。服务员提着大茶壶过来,都不用你开口,咔咔给你续上。这儿的规矩挺特别——喝茶不限次数,你爱喝多少喝多少。
我头回听说“敦煌场子不限次喝茶”这回事,还以为是听岔了。现在哪还有这种好事?结果本地朋友咧嘴一笑:“咱们这儿,水比人情淡,茶比路长。”后来在莫高窟旁边那个叫“莫高茶座”的老地方,我才算真正明白了这话的意思。
茶座老板是个五十来岁的西北汉子,手上总转着两个核桃。他说这茶座开了叁十多年,从他爹那辈就开始经营。“有人问我为啥不搞限购,我说在沙漠边上,给人断水跟断人活路有啥区别?”他给客人倒茶时总爱聊这段,“咱这儿茶水管够,你喝舒服了,敦煌的路就走明白了。”
确实啊,坐在藤条编的椅子上,看着远处沙丘起起伏伏,手里这杯叁泡台能喝出叁种味道。头泡冰糖的甜,二泡枣子的香,叁泡茶叶的涩,像极了敦煌的历史——甜的辉煌,香的传承,涩的沧桑。
隔壁桌来了几个刚爬完鸣沙山的游客,嗓子都快冒烟了。服务员提着那种老式长嘴铜壶,隔着两米远都能精准把茶水倒进盖碗里。有个小姑娘连喝五碗,不好意思地挠头。老板哈哈一笑:“姑娘,放心喝!咱这莫高茶座畅饮无限制,你就是把月牙泉喝干了,我也给你续上!”
说来也怪,在这喝茶的人,节奏都会慢下来。可能因为知道茶水永远有下一壶,反倒不着急了。有人捧着茶看天看云,有人拿着本子写写画画,还有个老爷子独自坐了俩钟头,就盯着对面叁危山发呆。
快日落时来了个骑行者,浑身都是沙子。他也没急着要茶,先掏出手机拍茶座门口那块木匾。上面写着“敦煌场子不限次喝茶”九个字,他说这规矩让他想起古代的驿站。“现在到处都算计着卖钱,就这儿还留着点老味道。”他喝完第七碗茶的时候,突然说了这么一句。
夜幕落下时,茶座挂起了红灯笼。晚风带着凉意,老板开始给每桌送自家晒的杏皮茶。这时候的茶客都成了朋友,互相递着葡萄干、杏干,聊今天在石窟里看到了哪尊菩萨,哪幅壁画最让人挪不动腿。
我忽然觉得,这不限量的茶水,倒像是敦煌的另一种讲解。它不用语言告诉你历史多厚重,却让你在一次次举杯间,品出了这片土地的温度。那些急着赶景点的游客,怕是很难体会这种慢悠悠的滋味。
离开时月亮已经挂上杨树枝头,茶座里还坐着叁叁两两的客人。老板站在门口送客,手里依然转着那对核桃。“明天还来啊!”他朝每个人都说这么一句。我知道,明天他的铜壶里,一定还会咕嘟咕嘟煮着新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