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邑品茶上课工作室,昌邑品茶学习交流中心
说起咱们昌邑的茶,那可真有聊头。前几天路过老街,发现新开了家挺特别的铺子,招牌上写着"昌邑品茶上课工作室",透过玻璃窗能看见里头摆着各式茶具,几个人正围着茶桌说说笑笑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,爷爷总爱在院子里泡一壶茉莉花茶,那时候觉得喝茶就是解渴,哪懂什么门道。
现在生活节奏快了,很多人反而想慢下来。这家昌邑品茶上课工作室的出现,正好给了大家一个歇脚的地方。我第一次走进去的时候,还以为就是个普通茶馆,没想到掌柜的笑着说他们主要做茶艺教学。"我们这儿不光是喝茶,更重要的是学茶。"他边说边摆弄着手里的盖碗,"很多客人来了几次,都能自己泡出像样的茶了。"
在茶香中遇见同好
后来我又去了几次,发现这儿越来越热闹。有个叁十来岁的茶友告诉我,她每周叁下班都会来这儿坐坐:"在昌邑品茶学习交流中心认识了不少朋友,大家都不谈工作,就聊聊茶经,特别放松。"她说有一次尝到了九十年代的老普洱,那股陈香到现在都忘不了。
确实,这里的氛围和传统茶馆不太一样。长条茶桌上总是摆着叁四套茶具,有人专注地练习注水,有人在讨论茶叶品质。记得上个月,我还碰见个年轻人带着自己收藏的紫砂壶来请教,老师傅拿着壶仔细端详,慢慢讲解怎么养壶更好。这种场景,在其他地方还真少见。
工作室的茶艺师小陈跟我说,他们最近在准备新的课程内容。"很多客人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泡茶技巧,开始对茶叶产地、制作工艺感兴趣了。"她翻着教案本,"所以我们打算增加实地访茶的内容,带大家去茶园看看。"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在茶山见到制茶师傅炒青的场景,那双在铁锅里翻飞的手,真是让人惊叹。
说来也怪,在这儿待久了,连心态都会变。以前我喝茶总是急急忙忙的,现在学会了等待——等水沸,等茶醒,等滋味慢慢释放。有位常来的老先生说得在理:"喝茶这件事啊,快不得。"他端起茶杯轻轻一晃,"就像生活,该慢的时候就得慢下来。"
现在每次路过工作室,总能看见新面孔。有次碰见母女俩一起来学茶,女儿说妈妈退休后闲着没事,带来这儿找点乐趣。看着她们互相切磋泡茶手法,那种温馨劲儿,比茶汤还暖人。这让我想起,茶本就是连接人与人的纽带,在昌邑品茶上课工作室,这种连接显得格外真切。
茶室里最醒目的位置挂着幅字:"茶缘"。简单两个字,却道出了真谛。在这儿认识的茶友,虽然来自各行各业,但因为对茶的热爱聚在一起,这种缘分确实难得。上周我们还组了个小型的品鉴会,每人带一款自己喜欢的茶,从龙井喝到单丛,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深夜。
或许这就是昌邑品茶学习交流中心最吸引人的地方——它不单单是个学技能的场所,更是个能让人卸下疲惫,找回生活本真的地方。每次推开那扇木门,扑面而来的茶香总能让人瞬间平静下来。掌柜的说接下来打算开辟个小院子,种些竹子,让茶友们能在户外品茶。想想在微风习习的午后,坐在竹荫下喝杯刚沏好的春茶,那滋味,该有多惬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