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竹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校园茶香伴读时光
茶香飘进教室
绵竹学生品茶喝茶上课这事儿,乍一听有点新鲜。你可能会想,这不耽误学习吗?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。早晨第一节课,同学们从保温杯里倒出清亮的茶汤,教室里飘着淡淡的茉莉花香或是绿茶的清冽气息。原本昏昏欲睡的课堂,因为这一口茶,忽然就清醒了不少。
说来也怪,以前课间追逐打闹的学生,现在会聚在一起聊聊家里带来的茶叶。小陈同学从书包里掏出个竹筒,神秘兮兮地说这是爷爷亲手炒的明前茶;小李则分享着她妈妈特意准备的菊花茶,说是清热明目。这些装在各式各样容器里的茶水,不仅解渴,更像是一条看不见的纽带,把大家自然地联系在一起。
其实最开始,老师们也担心过。茶具打翻了怎么办?上课喝茶分心了怎么办?可试行半个月后,语文王老师发现了个有趣的变化。那些总爱在课堂上走神的学生,现在会专注地等着水烧开,小心翼翼地泡茶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反而慢慢平静下来了。
茶道中的成长
学校并没有把这件事搞得很形式化。没有复杂的茶道表演,也不需要昂贵的茶具。孩子们带的都是最普通的玻璃杯、保温杯,有的甚至就是简单的陶瓷马克杯。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本身——学会等待水温适宜,懂得适量取用,感受不同茶叶的独特风味。
高二年级的张老师分享了一个小故事。班上有个男生特别毛躁,写字像龙飞凤舞,做事总是急匆匆的。自从开始参与品茶活动后,他居然主动去查了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,还细心地记录了每种茶需要的温度和浸泡时间。变化是潜移默化的,他的作业本渐渐工整了,说话做事也稳妥了许多。
这种改变不是个别现象。很多老师都反映,现在的课堂氛围更加沉静、温馨。或许,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——它不声张,不喧哗,只是静静地融入生活,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,让你看见成长的美好。
校园茶香伴读时光已经成为绵竹学生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不需要刻意安排,也没人强调其中的大道理。就像呼吸一样自然,茶香与书香交织,构成了独特的校园风景。这种陪伴很轻,轻得像茶杯里升起的热气;这种陪伴也很重,重得足以承载文化的分量,陪伴孩子们走过青春岁月。
看着孩子们认真品茶的模样,你会忽然明白,教育有时候不需要太多刻意的设计。可能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举动,让传统文化悄然走进年轻的心灵。茶还是那杯茶,但在特定的时空里,它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——既是解渴的饮品,也是文化的载体,更是成长的见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