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港耍女娃,东港游女娃
要说这东港啊,最让人惦记的还是那些活泼灵动的耍女娃。我头回见着是在海堤边上,几个扎马尾的姑娘赤脚踩在滩涂里,弯腰捡拾蛤蜊时,发梢都沾着晶亮的咸水珠。她们互相泼水嬉闹的笑声,跟着咸腥的海风能飘出二里远。
有个穿碎花裤的姑娘特别显眼,挎着竹篮在礁石间蹦跳得像只林雀。见我举着相机犹豫,她反倒扬手招呼:"叔,退潮后滩涂陷脚,我扶您过去瞧跳跳鱼?"那双沾满泥点的小腿在夕阳里镀了层金箔,指缝间的银鱼还在扑棱棱甩着尾巴。
渔火里的旧时光
后来熟悉了才知道,她们管这叫"讨小海"。潮水退去的叁个钟头里,整个滩涂就是天然游乐场。十五岁的阿妹告诉我,奶奶那辈人年轻时也这样,不过那时捡的是海带根充饥,现在摸的是黄蚬子解馋。说着她把塑料桶往礁石上一顿,掏出用塑料袋裹着的芝麻饼掰给我半块。
真正让我诧异的,是这些东港耍女娃对潮汐的熟悉。她们能根据月亮位置判断潮位,光脚踩两下淤泥就知道底下藏着什么货色。有回我跟着她们夜捕,只见领头的姑娘突然蹲下,从看起来毫无异常的沙地里,徒手挖出两只正在吐水的象拔蚌。
如今滩涂边新修了观光栈道,举着自拍杆的游客常对着她们指指点点。但那些东港游女娃照样该闹就闹,捡到漂亮海螺还会朝镜头比耶。有次看见个小姑娘被浪打湿了裤管,她也不恼,索性坐在礁石上晾脚,嘴里还哼着改了词的网红歌曲。
暮色四合时,她们把塑料桶捆在自行车后座,说说笑笑骑过海堤。装满海鲜的桶沿不时溅出水花,在月光下像撒了把碎钻。望着那些逐渐模糊的背影,我突然觉得,或许百年前提着风灯赶海的姑娘们,也曾留下过这样星星点光的痕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