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州大学城学生好联系吗,潮州大学城学生容易联系吗
初来乍到的疑问
刚来潮州,或者家里有孩子即将来潮州大学城读书的朋友,心里多半会冒出这个问题:潮州大学城的学生,到底好不好联系?说实在的,我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时,也愣了一下。联系学生?这听起来好像有点正式,又带点不确定。其实啊,大家想问的,无非就是和这些年轻人沟通起来费不费劲,容不容易打交道。
那咱们就聊聊这个。潮州大学城这里,聚集了好几所高校的学生,他们来自天南海北,正是最有活力、最愿意交流的年纪。你要是想找他们问个路、做个简单的市场调研,或者店铺搞个线下推广活动,我觉着吧,这事儿真没那么难。大部分同学都挺友善的,你态度诚恳地过去,他们一般都会乐意停下来听你说几句。
不过呢,这里有个关键点,就是方式方法。你不能一上去就直奔主题,那样可能会吓到人家。得有点“预热”。比如,你可以先从他们身边的事儿聊起,“同学,请问齿齿食堂怎么走?”或者“你们平时都喜欢在哪个商业区活动呀?”这样自然而然地打开话匣子,后面再切入正题,就会顺畅很多。说白了,尊重和礼貌是打通任何关系的桥梁,和学生们交流更是如此。
线上与线下,两条腿走路
说到怎么联系,现在肯定离不开线上渠道。你想想,现在哪个年轻人不是手机不离手?各类社交媒体、校园论坛,才是他们真正活跃的“主阵地”。如果你想系统性地联系到一定数量的学生,比如想组建个校园团队,或者发布个长期兼职信息,那么通过这些线上平台,效率会高得多。一些本地的生活类账号下面,经常能看到学生们的留言和互动,那里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。
但线下的重要性一点也没减少。大学城里的篮球场、图书馆门口、奶茶店、还有那种特别受欢迎的小吃摊旁边……这些都是“偶遇”学生、进行自然交流的好地方。你可以观察到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,听到他们最直接的聊天内容。这种面对面的沟通,带来的感觉是冷冰冰的屏幕无法替代的。所以啊,线上找机会,线下建信任,这两者结合起来,效果才会最好。
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。之前想了解学生们对本地传统文化的看法,就在一个周末去了大学城旁边的创意市集。那里好多都是学生在摆摊,卖些手工艺品或文创产物。我在一个摊位前停下来,看着那些结合了潮绣元素的钥匙扣,随口问了句“这是你自己设计的吗?”摊主是个挺开朗的女生,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,不仅介绍了她的作品,还聊起了她同学中对潮州文化感兴趣的一群人。你看,一次轻松的对话,获得的信息比预想的还要多。
所以回过头来看“潮州大学城学生容易联系吗”这个问题,我觉得答案是比较积极的。关键在于,你是否愿意用平等、真诚的态度去接近他们,是否找到了合适的场景和平台。把他们当作普通的年轻朋友来看待,而不是一个需要去“攻克”的目标,交流和联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。这片区域因为有了这群年轻人,总是充满朝气,只要你方法对路,和他们说上话、聊聊天,真的不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