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微信附近的人如何识别销售意图
青岛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微信附近的人如何识别销售意图
这几天在青岛和朋友吃饭,聊起个挺有意思的事儿。他说闲着无聊打开微信“附近的人”功能,想看看有没有同好一起聊聊天,结果刷来刷去,感觉味儿不太对。他挠着头问我:“你说,这青岛微信附近的人,怎么一眼看过去,就知道有些号是卖东西的呢?”
这个问题,还真不是个例。我琢磨了一下,发现其实这些账号身上,都带着一些不用明说,但大家心照不宣的“标签”。
首先啊,最直观的就是头像和昵称。你想啊,一个正常的用户,头像多半是自己的照片、风景照,或者可爱的宠物、动漫头像。昵称也挺随意,可能是真名、英文名,或者一些有趣的梗。但如果你看到一个头像是非常精致的商品图,或者那种带着强烈营销氛围的“成功人士”形象,昵称直接是“齿齿代购”、“齿齿批发”、“齿齿团队长”,那这个意图就再明显不过了。这基本就等于在脑门上贴了张纸条,写着“我在做生意”。
然后咱们再看看个性签名这一栏。这里可是重灾区,是判断一个账号是否是销售的关键所在。普通人的签名,可能是句歌词、一段心情,或者干脆空着。但销售型账号的签名,那信息量可就大了。要么是直接写着“正品海外代购,支持专柜验货”,要么是“某某品牌总代,招代理,月入过万不是梦”,再不然就是“需要某某产物请联系我,价格美丽”。你瞧,这意图,简直比青岛夏天的太阳还要晒,晃得人睁不开眼。这种直白的广告语,就是最好的识别标志。
除了这些静态信息,动态朋友圈也是个照妖镜。你点进去一看,好家伙,全是刷屏的商品展示、客户转账截图、快递发货视频,一天能发十几二十条。内容清一色的“今天又爆单了”、“最后一个特价名额”、“效果太好了,客户反馈晒图”……这种高强度、单一内容的输出,和生活化的朋友圈比起来,差别太大了。咱们普通人发朋友圈,肯定是分享生活琐事、美食美景,哪会天天跟开产物发布会似的。
当然,还有一种稍微隐蔽点的。它可能不会在资料里写得那么直白,朋友圈也会穿插一些生活内容,但聊上几句,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。你可能刚打个招呼,对方回得特别快,而且非常套路化,叁句话不离本行,很快就把话题引向某个产物或者项目。这种急于成交的心态,和普通人那种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,感觉完全不一样。
所以你看,在青岛,或者在任何地方,要想在微信附近的人里识别出销售意图,真不是什么难事。他们的一举一动,都带着明确的商业目的。头像、昵称、签名、朋友圈内容,甚至是聊天方式,这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,基本就给自己定好了位。下次你再刷到的时候,不妨留心观察一下,这些特征是不是特别明显。毕竟,在网络世界里,学会辨别信息,也是一项挺重要的能力,你说呢?